2018行走新澳(二十五)夜幕下的悉尼歌剧院

标签:
杂谈 |
夜幕降临,我们在悉尼一整天紧张的观光游览也接近尾声。晚上8:00过后,悉尼歌剧院广场上演了一场充满土著文化艺术的“灯光秀”,给游客们带来一场古老与现代相结合的视听觉盛宴。伴随着激情悠扬的电声音乐,悉尼歌剧院外墙幕墙上不断变换着各种有着浓郁土著元素的激光投影。一幅幅色彩丰富,形象生动的画面,向人们讲述着澳洲土著人的劳动,生活和文化等方面的故事,展示着他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据考证,40000多年前土著人就开始在澳大利亚定居生活,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他们几乎与世界上其他地方完全隔绝,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到18世纪,欧洲人来到澳洲大陆之前,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土著人有500多个部落,70多万人。欧洲人占领澳洲大陆后,土著人被迫离开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逐渐向偏远的山区和“不毛之地”转移。到1933年,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土著人只剩下不到10万。
现在不同了。在澳大利亚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土著人与欧洲外来移民和睦相处,享受着同他们一样的国民待遇,几乎被“同化”。资料表明,目前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土著人已经超过60万。
悉尼歌剧院,是悉尼地标式建筑,由丹麦人约翰 ·
乌松设计,1959年开始动工建设,1973年10月3日正式竣工交付使用,建设周期长达14年,被认为是20世纪世界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悉尼歌剧院造型独特,一组贝壳形的屋顶下是歌剧院的综合性建筑,其内部建筑结构仿效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神庙特有的风帆造型,加上悉尼港和悉尼港湾大桥作为背景,就像一艘即将起航的帆船,带着人们的美好愿景和梦想,驶向蓝色的大海。悉尼歌剧院不仅是悉尼最具特色的世界级表演艺术中心,也是悉尼最靓丽的一张城市名片,是悉尼乃至澳大利亚的“灵魂”。
离开灯火阑珊,夜色迷离的悉尼港湾,我们回到悉尼机场附近的酒店休息。第二天一早,我们将前往澳大利亚东北部海滨城市凯恩斯参观游览。
(文中部分文字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