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拜将坛

标签:
旅游照片历史杂谈 |
拜将坛,也称“拜将台”,位于汉中市旧城区南门外,是“历史文化名城”汉中又一著名的旅游景点,相传是刘邦为建立汉家王朝,拜韩信为统领兵马大将军的地方,距离古汉台也就200多米远。
“胯下之辱”,“十面埋伏”,“背水一战”“逐鹿中原”,“四面楚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能屈能伸”,“气吞山河”,“功高盖主”,“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等等,这些成语典故也许大家并不陌生,但这些历史故事都与一个人的命运相关,却不是每个人都很清楚。这个人,就是韩信。
话说公元前206年,著名的“鸿门宴”之后,刘邦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被迫”前往西南荒芜之地汉中驻守,不免有些闷闷不乐,心中怅然若失。相伴而来的谋臣萧何劝说刘邦,来日方长,要成大业,就必须卧薪尝胆,养民招贤,安定巴蜀,再择机行事。驻守“天汉”实乃“天意”(“天汉”是汉中别称之一)。萧何等人还向刘邦力荐平民出身但却有着“雄韬伟略”的韩信,使得刘邦拜韩信为统领兵马大将军,发兵东进,这才有了后来的“陈仓之战”,“安邑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彭城之战”和“垓下之战”等战役,成就了刘邦建立汉王朝的大业。可以说,大汉王朝的建立,韩信的作用举足轻重,功不可没。
拜将坛(台),台高3米,由南北两座土台组成,面积7840平方米,台前广场平坦宽敞,台脚下东西各立一石碑,正面分别刻有“拜将坛”和“汉大将军韩信”的字样,碑后刻七绝一首,让人唏嘘长叹: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江苏淮阴人,西汉的开国功臣,与萧何,张良并称“汉初三杰”,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因早年家境贫寒,韩信曾受富家子弟戏弄,忍受“胯下之辱”,但他勤奋好学,励精图治,具有非凡的才干。秦末,韩信投奔项梁参加起义军造反,项梁兵败后又归属项羽,尽管他有与众不同的才能,可贵族出身的西楚霸王根本看不上这草民出身的穷小子。在夏侯婴的举荐下,韩信转投刘邦,可草莽出身的刘邦起初也看不上韩信,只给了韩信一个粮草小官当。踌躇满志的韩信很是失望,准备离开刘邦。幸亏老谋臣萧何演了一出“月下追韩信”的“好戏”,并向刘邦力荐韩信,终于使得刘邦放下架子,设坛拜韩信为統兵大将军。正是因为有了韩信的领军,汉军兵出陈仓,一路向东,灭三秦,平魏国,败代赵,服燕国,下齐周,会师垓下,骄横一世的楚霸王也被迫挥剑自刎。韩信,为汉王朝的建立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真可谓“劳苦功高”。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汉王朝一经建立,韩信即被解除了兵权,在降为楚王,淮阴侯之后,王朝统治者对韩信还是不放心。又是萧何,在吕后的授意下,设计将韩信骗入长乐宫,斩于钟室,并夷其三族。韩信曾经“王侯将相一人坐任”,被称为“兵仙战神”,是中国古代“谋战”的杰出代表,连刘邦都自叹不如,但他的一生,却是以悲剧而告终。
一代英豪,壮怀激烈;抚今追古,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