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官怀古

标签:
杂谈 |
侯官,名不见经传,闽侯县上街镇靠闽江江边的一个“不起眼”的古村落。
然而在一千多年前,这里却曾经是县衙门所在地,“侯官都尉”曾经统治过大半个福建。
周末,闲来无事,便与家人和朋友驱车来到这个颇具些“传奇色彩”的侯官村,寻古,考古,怀古...
侯官,地处福州西部,闽江之滨,水陆交通便利,商贸发达,作为县衙门所在地曾经繁荣一时。
从闽越两汉时期开始,数百年间,福建行政设置不断变更,侯官县也屡次兴废。
侯官,因水而兴,也因水而毁。唐贞元五年,闽江流域一场大洪水淹没了古侯官县城,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大唐朝廷考虑再三,终将侯官县城迁往冶山,也就是现在的福州城。
虽然侯官县衙门迁移了,但侯官村一直延续至今,而且凭借着它特殊的“身份”,依旧保留着周边交通和集贸中心的地位,走在侯官村街道,依稀看得到它古代县府所在地曾经的辉煌。
过去,但凡有县衙门的地方,必然就有城隍庙,二者相互依存,侯官亦如此。
侯官城隍庙始建于唐武德六年,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庙内大殿供奉的周苛,是秦末跟随刘邦起兵又屡立战功,成为刘邦封“汉王”后御史大夫的重臣。当年项羽兵困荥阳,刘邦等荒落而逃,留下周苛守城,终因寡不敌众,荥阳破,周被生擒,宁死不降,被项羽所杀。后来刘邦当上了皇帝,感念周苛的忠义,封他“郡县之神”,号令天下郡县统统立庙奉祀,这一号令也被后来历代一些帝王所推崇。
注意到了没有?前面石碑上“城隍庙”三个字,是国民革命“传奇老人”陈立夫一百岁时所书写。
侯官城隍庙旁边有座将军庙——汉镇闽将军庙。
其实,汉代历史上并没有“镇闽将军”这一封号,但却有入闽平定闽越叛乱,为当地带来安定和繁荣的三位将军:韩说,杨仆和王温舒,这有史可查。所以,当年在修建县治城隍庙的同时,侯官的百姓也修建了这座将军庙,以纪念这三位平定福建,维护国家统一的汉代将军。时至今日,每逢节庆,乡民们都要敲锣打鼓,抬着三位将军塑像在村中巡游...
“麟阁威灵安福省,虎堂显赫镇闽疆。”这是当地百姓对这三位将军的绝好赞美。
中午时分,还是那间“闽江第一鲜”河鲜楼,俺们几个坐下,几碗江里的鱼虾,几碟地方特色小菜,几杯酒下肚,追古抚今,谈天说地,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千年的城隍庙,千年的古县城,千年的历史沧桑。
侯官“县衙”已成为过去,可“侯官”的影响力却无处不在。
周苛,汉镇闽三将军...
侯官县,闽县,后来的闽侯县,八闽首府福州,福建...
据考证,一代教育家严复和民族英雄林则徐,都是侯官人。
现在,侯官村所在的上街镇,一座大学城拔地而起,十多万莘莘学子在那里刻苦学习,准备报效国家。
上世纪九十年代,福建省和福州市相当多的主政官员都是侯官人,闽侯人,以至于人们称他们“闽侯帮”。
那时候的福建省委主要负责人和福州市委主要负责人,后来都先后成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东逝的闽江,记录着侯官的兴衰成败,也昭示着人间的是非定律。
此情此景,使人想起了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著名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