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照片杂谈 |
江苏镇江有个金山寺,福州西郊乌龙江畔也有一个金山寺。
镇江的金山寺,因为有了白娘子,有了许仙,有了法海,有了“水漫金山”这一典故而名扬天下。
福州的金山寺,名不见经传,它就像一颗明珠静静地浮在乌龙江中,“不争不艳”却也远近闻名,颇具特色。
福州金山寺建于宋代,原有石桥与江岸相连,明万历43(公元1615)年被洪水冲毁,后来就靠小船摆渡。
本是江中一小石阜,建了一座寺庙又颇像镇江金山寺,故取名“小金山寺”。
当年,白娘子为救许仙,率领虾兵蟹将“水漫”镇江金山寺;而福州的金山寺,则是名符其实的“水中寺院”。
别看福州金山寺院小,可在福建乃至海外名气一点也不比镇江金山寺差。
福州“金山寺”的牌名是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提;正殿“大慈楼”则是刘海粟大师88岁高龄时所书。
寺门旁“是最胜处”,是辛亥革命元老,曾任国民政府主席的福州人林森所写;两旁的门联,则出自国学大师朱熹之手:“日夜长浮不用千篙争水上,乾坤屹立独能一柱抵中流。”
旧时,金山寺所在的福州洪塘地区水陆交汇,商贸繁荣,江山商船往来穿梭,是闽江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金山寺独立于乌龙江中,寺为“印”,塔为“柄”,清幽辽阔,与周边“洪塘八景”相互映衬,别具一格。
每当闽江满潮时,金山寺漂浮于江面,石塔矗立于寺中,“树色迷芳渚,渔歌起幕天”,景色相当壮观。
“洪塘八景”即:“洪塘古渡”;“石仓秋烟”;“妙峰钟声”;“半洲渔火”;“云程石塔”;“巴山风帆”
看看,听听!单单这名称就足以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而今,随着福州城市建设的拓展,福州老城已经与洪塘地区,甚至与乌龙江对岸的大学新城连成了一片。
金山寺不仅是“江中寺”,而且成了“城中寺”。小寺院与周边“一派繁荣景象”多少有些“不协调”。
但是,金山寺立在水中,“闹”中取静,那份清幽,那份“孤傲”,那份“与世无争”,依旧。
明代,洪塘地区鼎盛时期,曾经出过一名状元,57名进士举人,其中许多人为了寻求安静到金山寺读书。
现在,与金山寺遥遥相对的上街地区崛起了一座大学城,十几所大中专学校的近二十万莘莘学子在那里勤奋读书,追求自己的梦想,寻找自己的未来。“金山”,也是他们的“梦”。
曾有诗赞金山寺:不道金山亦有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