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 跟着凌鹏学策略:纵横之术(七)投资汽车股关键在于毛利率趋势,是观察下游需求

标签:
跟着凌鹏学策略股票 |
分类: 投资教程 |
http://221.232.160.238/wk/php/upload/20140513/13999708192590.jpg
【观点】汽车关注需求(产量和销量)、价格、库存和成本,其中需求是核心,成本对汽车毛利率的影响远不如需求那么大.毛利率非常重要,和超额收益息息相关.乘用车需求变化对经济周期比较敏感,是观察下游需求变化最好的指标
连载 |
跟着凌鹏学策略:纵横之术(七)投资汽车股关键在于毛利率趋势,是观察下游需求变化的最好指标
编辑 | 博览财经
乘用车、载货车和载客车的投资逻辑截然不同,乘用车与消费相关、载货车与投资相关、载客车相对稳定,与投资和消费行为均无太大关系。本文着重分析乘用车的研究和投资逻辑。
乘用车属于消费、重卡连接投资
从损益表角度,汽车关注需求(产量和销量)、价格、库存和成本,其中需求是核心。
需求旺时,降价幅度小,甚至上涨,传导成本的能力也较强,毛利率扩大。
需求方面的数据有三个,分别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乘用车联席会和公安部,其中汽协和乘联会是厂商销售数据,公安部是汽车的上牌数,更接近终端销售数据。
我们一般跟踪汽协月度数据,乘联会的周度数据仅供参考。
价格受关注程度不大,不同车型、不同地区、不同4S店的报价不同,因此难以找到一个整体性指标综合衡量汽车价格。这里选用统计局的轿车出厂价格指数。
库存涉及两个环节,分别是厂商和经销商。通过乘用车的产销差额数据动态把握厂商库存,通过调研推断经销商库存。一般而言,2个月左右的销售存量是经销商所能承受的极限。倘若能够得到公安部的上牌数,就能较准确地推算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库存数。
钢铁、橡胶和玻璃是主要的成本,重卡受成本的影响要大于乘用车。但整体而言,成本对汽车毛利率的影响远不如需求那么大。
http://221.232.160.238/wk/php/upload/20140515/1400133361476.jpg
http://221.232.160.238/wk/php/upload/20140515/14001333613529.jpg
和房地产类似,乘用车的逻辑图也涉及三个层面,分别是中游相关行业指标、乘用车本身指标和需求决定指标。中游相关行业指标和乘用车本身指标均较简单,关键是需求决定指标。
http://221.232.160.238/wk/php/upload/20140515/14001340066918.jpg
和房地产一样,乘用车隶属终端的大宗可选消费品。需求受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汽车保有量、公路里程等指标影响,但这些稳定的长期指标无法解释短期需求的波动,而正是这种短期的波动变化引发股价变化,所以我们必须尝试对短期波动做出解释。
毛利率非常重要,和超额收益息息相关
毛利率只是结果,关键要分析毛利率变化的原因,通过这些因素的预测和跟踪,把握毛利率变化方向。
根据简单的会计法则,毛利率取决于价格和成本。对于汽车行业,价格比成本重要。
价格取决于需求和产能释放速度,所以一方面我们关注短期需求的变化,另外一方面必须关注产能的扩张。
从历史上看,汽车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产能释放和需求有密切关系,呈现蛛网模型的态势。汽车厂商根据当前需求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产能投建周期一般是两年。
两年后,产能建成,需求如果达不到预期,就有可能导致价格战,毛利率萎缩,产能利用率下降。据分析员经验,一旦产能利用率低于65%,利润会负增长,2005年产能利用率曾经达到55%,2009年底产能利用率达到120%。
另外,我们分析了乘用车和重卡的季节性因素,发现乘用车在三、四月份和十一、十二月份销售较好,主要分布在大的节假日后。
重卡在三至五月销售较好,因为这段时间是房地产新开工的旺季.
超额收益来自踏准供应和需求的时间差
第一,汽车股获得超额收益概率大,需重点关注产生负超额收益原因。
过去十年,乘用车指数有七年跑赢申万A股指数,获得超额收益概率大。从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汽车保有量等中长期指标看,汽车正在成为家庭必备的生活用品,其销售增速会保持一个较高水准,超额收益也比较稳定。投资汽车股,关键是要分析负超额收益的原因,警惕这些因素的出现。
第二,产生负超额收益的共同点是毛利率下滑。
2004年和2008年的年度超额收益分别是-40.2%和-12.24%,其共同特征是毛利率下滑。前者是需求和供给共同作用的结果,2004年销售增速下降到15.96%,价格同比下跌9.14%。2008年,产能释放并不严重,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使需求下滑更加厉害,销售增速仅有7.14%。毛利率下滑的原因上文已详细分析。从这点可以知道,需求并不一定带来超额收益,2010年需求可能会超预期,但是如果毛利率下滑,那么依然很难产生超额收益。
第三,投资乘用车股就要踏准供应和需求的时间差。
供不应求,毛利率上行是投资汽车股的最佳时机,恰如2009年;供过于求,毛利率下滑是投资汽车股最差的时候,正如2004年。所以踏准供应和需求的时间差是投资汽车股的关键。
虽然我们尽力运用各种指标和微观调研来把握汽车的短期需求波动,但必须承认,下游行业(包括房地产)的需求难以很前瞻地判断,成功的投资不能仅把赌注放在对需求的判断上,汽车供应情况也是布局的关键。
在供应不充足的年份,需求只要稍微不错,毛利率就会上行,超额收益就有可能产生;在供应充足的年份,需求必须超乎寻常得好,否则毛利率很难改善。
而供应是能够跟踪和计算的,可以根据一到两年汽车行业的投资状况自上而下的判断,通过跟踪主要厂商的投产计划和生产计划自下而上分析。对供应有了大致的判断后,跟踪需求才是可行之道。
供应决定布局,需求决定收益。
http://221.232.160.238/wk/php/upload/20140515/14001347405799.jpg
介于房地产和必需消费品之间
乘用车投资要把握三个层次。
第一要关注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保有量等长期指标,因为这些指标将影响整个行业的生态环境。
第二要跟踪行业投产计划和年度产能释放节奏。
最后,把握短期的需求波动,踏准需求和供应的时间差。
过去几年,乘用车需求、投资和产能释放呈现蛛网模型效应,但经过几个周期,汽车厂商也会变得聪明,产能投放的盲目性可能会有所缓解。
汽车和房地产同属大宗可选消费品,但至少有三点区别。
第一,房地产对中游制造业和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大于汽车行业,房价关于民生问题,所以房地产更易成为政策调控工具,受信贷、利率等因素的影响更大。
第二,房地产的开工、销售弹性很大,汽车产能释放节奏比较明确。
第三,房地产销售受政策影响大,汽车、航空等消费更能反映终端需求的消费能力和意愿。
在整个体系中,下游需求是一个重要的外生变量,上游的需求取决于中游订单,中游的订单取决于下游的需求。一般中上游的需求变化有传导时间,不会突然消失。上游最关注价格(中国基本是价格接受国,定价权在国外),下游最关注需求,中游是观察上游成本和下游需求变化最好的过渡地带。
下游的需求只能通过宏观逻辑推导和微观企业调研来共同把握,在整个体系中,行业分析员更多还是把握供应情况。
乘用车的需求介于房地产和必需消费品之间,它不像房地产那样受政策扭曲,也不像必需消费品那样一成不变,乘用车需求变化对经济周期比较敏感,是观察下游需求变化最好的指标。
http://221.232.160.238/wk/php/upload/20140515/14001350092237.jpg
(未完待续)
『 版权声明 』本栏旨在跟踪市场研究机构或者媒体对于上市公司探讨;所用内容系摘录自权威机构报告并经博览财经精选编辑;不代表本司观点仅供参考,转载此文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
http://221.232.160.238/wk/php/upload/20140509/1399598877949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