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主题 | 苹果“狂欢节”(中):今天的苹果,为什么不容易被“颠覆”?

(2014-05-11 08:05:32)
标签:

安信证券

股票

分类: 主题投资

http://www.chuanganwang.cn/wp-content/uploads/2013/11/292.jpg苹果“狂欢节”(中):今天的苹果,为什么不容易被“颠覆”?" TITLE="主题 苹果“狂欢节”(中):今天的苹果,为什么不容易被“颠覆”?" />


【观点】CARPLAY具有象征意义,因为这是苹果第一次寄生其他产品.一个ibeacon几百元,仅使用一个纽扣电池就可待机几年,甚至支持安卓系统,这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产品布局.HealthBook是苹果以健康名义接收用户大数据.再加上苹果已经通过itunes 掌握用户金融信息,以手表掌握用户健康信息后,用户的离去成本已经非常的高.这是苹果今年与以往不同的一些业务布局.

 主题  | 苹果“狂欢节”(中):今天的苹果,为什么不容易被“颠覆”?

来源 | 安信证券

http://i3.hexunimg.cn/2014-05-06/164522477.jpg苹果“狂欢节”(中):今天的苹果,为什么不容易被“颠覆”?" TITLE="主题 苹果“狂欢节”(中):今天的苹果,为什么不容易被“颠覆”?" />

业务“软化”:软件融合、从封闭走向开放是两个未来看点

面向未来的竞争是以软件 硬件 服务以及之后的大数据业务为方向的.如果苹果想突破产业周期性的下一个周期,必须增加服务这方面.库克成功把苹果供应链经营为全球最大.现在对苹果抱怨最多的是地图不靠谱、icloud不稳定,这说明苹果的服务做得不够好.

2013年苹果的各种收购说明正在完善其服务,苹果从收购到产品化大概10个月的时间(比如指纹识别).实际上这是苹果有意隐藏自己的战略企图,苹果在战略收购上花的钱很多,只是相对公司规模而言比例较低.

GOOGLE在收购上相对于利润显得勇敢,创新程度在大众眼中看来强于苹果.一般的公司收购巨大的公司会面临基因冲突而影响主营业务,但GOOGLE不会.

苹果不进行大规模的收购.梳理近20月的收购,关于软件和基于软件的服务占约90%,这是十分罕见的.其实苹果最大的投资在产业链上,富士康除了员工,都是苹果出钱买的.苹果会独享最新技术约1-2年,因为每一项投资都具有保护性.

苹果永远会在自己的角度上独享最新技术和最好的用户体验,苹果产品的差异化与其他相比足够大,供应链的巨大投资形成护城河.

今年苹果已经逐步释放软件服务方面的活力.现在最好挣钱的生意就是软件,相对固定的开发成本随着用户群扩大会几乎趋于0,之后增加的每个新用户都是纯收入.所以这方面来看,苹果itunes和软件收入每个季度是70亿,相当于一个500 强,但只占总收入5.6%.

大数据战略有利于大公司,数据基础需要足够大,小公司在养猪时候忍不住开始商业化,只有大公司具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克制收钱的欲望,把用户养成巨大的金矿.苹果前几年是硬件挣钱,软件留人.

另外苹果一直在打造封闭的体系,掌握用户体验的话语权,但预计今年苹果的风格已经开始转变,开始经营用户,深挖用户价值,提高满意度和重复购买率,展现出巨大的收入增长潜力.

苹果第一次降低了配件授权门槛.今年苹果带动的配件行业是一个超级行业,移动电池、贴膜、手机壳产业都被带动.以往原装苹果产品很贵,今年通过降低授权费,进一步增加苹果设备黏性,使用户可以很便宜的买到苹果官方授权的配件.

另外,今年发布的CARPLAY,可以轻松干掉昂贵的导航市场,车载娱乐也不再只是CD机,而是苹果的音乐流.这是苹果第一次使用GOOGLE惯用的蠕虫战略,把自己的服务渗透到其他设备中,切入汽车行业.

汽车是硬件行业,这几年没有软件业务增长性性强的原因就是软件逐渐成为硬件的灵魂.现在手机像一个玩物,不断地靠新的应用来吸引人使用,而汽车只能把客户以安全的名义绑在座位上,看着前方的道路.

CARPLAY 具有象征意义,因为这是苹果第一次寄生其他产品.

ibeacon是苹果罕见的开放体系业务,基于物联网,门槛低,几乎所有厂商都可以申请设备.通过大量的IPHONE客户群改变客户的购物方式,推出新的生活方式,通过庞大的线下销售,把互联网与线下进行融合,这对谷歌目前的商业模式有侵蚀性.

比如精确性的推送打折购物信息,比如你即将要买一副眼镜的时候推送关于眼镜的一些信息会让你觉得是有用的,而不是惹人烦的广告,成功率会非常高.庞大的iphone用户流量以及苹果对零售商的掌控力,广告、导购方面发展的潜力很大.

http://upload.news.cecb2b.com/2014/0128/1390885541271.jpg苹果“狂欢节”(中):今天的苹果,为什么不容易被“颠覆”?" TITLE="主题 苹果“狂欢节”(中):今天的苹果,为什么不容易被“颠覆”?" />

一个ibeacon几百元,仅使用一个纽扣电池就可待机几年,甚至支持安卓系统,这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产品布局.

HealthBook是苹果以健康名义接收用户大数据.再加上苹果已经通过itunes 掌握用户金融信息,以手表掌握用户健康信息后,用户的离去成本已经非常的高.

一旦离去,积累的数据和买过的服务都不存在,这展现出苹果赢家通吃的理念,对一个个人用户而言已经达到国家级别.苹果仍在增强的是地图、生物安全认证、照相方面,给设备装上大量的传感器,让用户产生大量的数据,通过数据进行智能运营,通过运营来发掘每个用户上的利润.

这是苹果今年与以往不同的一些业务布局.

http://www.wumii.com/site_images/f/j/N/Wmc5i91.jpg苹果“狂欢节”(中):今天的苹果,为什么不容易被“颠覆”?" TITLE="主题 苹果“狂欢节”(中):今天的苹果,为什么不容易被“颠覆”?" />

今天的苹果,为什么不容易被“颠覆”?

这几年互联网思维比较热,提供的生产力远高于以往的分销体系,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然而互联网最近进入发展的瓶颈期,而且没有护城河,即使是对马化腾和马云而言,产生颠覆也很快.微信的产生仿佛一夜之间也使阿里不再牢靠.

苹果作为PC时代的巨头能在移动时代重新焕发青春,主要是由于软硬件结合在科技周期上做到了穿越.

另外是苹果具有传统 互联网两方面特点,传统行业具有高门槛,富士康成千上万台价值百万美金的设备保证了苹果可以独享最好的技术和与竞争对手高度的差异化.

互联网行业,比如微信这样的软件,从轻型到重型软件转变时,就会难免出现功能的重合.因为硬件需要时间的打磨.经验,资金,公司协同和有经验的人士,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沉淀.

服务和软件层面往往是抓住了新一代消费者需求,或者人的某些心理学层面需求,得到快速增长.在硬件基础加入软件,比在服务基础上加入硬件的难度要小的多.因而苹果的转型比GOOGLE转型容易.

在这样的情况下,GOOGLE选择放弃手机市场,可能直接进入即移动终端的下一个形式:可穿戴和汽车市场.

供应链、品牌和用户,三大护城河依旧稳固

第一,供应链.

每月直接供货上百万台,满足市场,缓和了互联网的激增性效率和供应链的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

小米在互联网上营销获得巨大的成功,但供应链上面供不出货,挣不到钱,等到供应链反应过来,消费者已经换了其他的产品.

苹果的供应链可以瞬间调动大量资源,快速高效满足全球需求,独一无二的做到极低的成本.因为苹果做产品开始是不计算成本的,先把一款产品做到极致,然后通过巨量产能降低成本,使零售价回到消费者眼中的平价范围.

目前苹果仍然在加强供应链,富士康的机器人都是苹果在操纵.

第二,苹果的品牌.

苹果的品牌战略毋庸置疑,大概1/3 的用户在市场上"后期主流市场", 即"因为是苹果产品,所以我买".苹果已经成为时尚,创新,科技的象征,随着今年的新产品推出,品牌效应会继续提升.

库克请了BURBERRY女总裁进行经营.服装、可乐这些没有本质差别的产品比拼就是在拼营销,而BURBERRY作为老牌轻奢品牌,在年轻人中获得快速增长,而不是与其他奢侈品一样老化,都是靠这位女总裁,她的到来弥补了苹果营销方面的软肋,就是频繁的泄露导致苹果不再有神秘的光环,而女总裁善于进行数字化的营销.

这是一个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效果会非常巨大的一个地方,一个土豪金颜色对于5S的贡献甚至超过了几千万美金的一份收购.

第三,用户.

苹果的用户使全世界厂家羡慕,这些用户对于苹果未来生产大量高质量数据的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从这角度来看,GOOGLE和安卓掌握的大量客户都是贫矿,含矿量比较低,导致开采成本高,周期长.而苹果占有的客户是富矿,体现出强大的大数据能力.

GOOGLE长期做大数据变现,大多是通过广告的模式.苹果通过卖硬件扎起来的篱笆,一旦进行开采,其价值仍未进行估计.

目前苹果不动用这部分价值,仍然在养用户,继续生产iWatch 和ibeacon 这样的设备,继续扩大用户框.一般公司面临这样的压力会被迫开始直接变现,推送广告等等.然而苹果巨大的现金流使它可以不过早进行商业化.

以上是从新产品、新业务、护城河三个角度来看苹果.苹果到今天的具有争议一点在于1600亿现金,但收购方面比GOOGLE花费少,大部分都投资在供应链上,一部分在服务上.也许,苹果的最后一道护城河就是1600亿现金,可以抵御苹果两代产品的不成功.

『 版权声明 』本栏旨在跟踪市场研究机构或者媒体对于上市公司探讨;所用内容系摘录自权威机构报告并经博览财经精选编辑;不代表本司观点仅供参考,转载此文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

http://221.232.160.238/wk/php/upload/20140509/13995988779493.jpg苹果“狂欢节”(中):今天的苹果,为什么不容易被“颠覆”?" TITLE="主题 苹果“狂欢节”(中):今天的苹果,为什么不容易被“颠覆”?"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