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们就是爱这一套。
我并不是从微博上就开始追的,我实在电台听了读书节目,觉得那个故事特别感人,觉得自己好歹是玩微博的,怎么能连“微博上最会讲故事的人”都不知道呢,孤陋寡闻至此,十分受挫,遂买了书,关注了张嘉佳。
怎么说呢,这本书是在一个十分合适又十分不合时宜的到了我的手上。那个时候我刚刚分手(如果那也算一段感情的话)它陪着我度过了最黑暗的那段时间,我是用书里的温暖温暖自己,努力让自己相信,世间的美好真实存在,人心还是温暖的。我已经多年没有送过朋友书了,但是这本书我买了两本,还给老妈看过。因为它确实适合送给最重要的人,可以通过文字,分享一些说不出的心情。
就像作者自己说的,这是一本纷杂凌乱的书,但是凌乱的很真实。生活永远不想小说里安排的那般流畅严谨,总是今天发生点什么,明天出现点什么。我从没觉得书里的故事是编的,事实证明确实都是他和他朋友的故事。从名字就看得出,书里主人公的名字不像那些流行于女生之间的网络小说的主人公名字一样,经过精挑细选的用字,矫情精致到令人咋舌,仿佛每个名字都得有个暗示,连起来都得有句谐音,谁和谁从名字看就是命中注定,要说也就书里那条狗的名字有这个感觉——梅茜,我还不确定念qian还是念xi。所以没有距离感,觉得这些人是鲜活的,是我们自己或者我们身边的人,那些故事让多少人自动带入过剧情,哈哈,别说我发现了你。也许与作者的背景有关,好的故事一定有画面感,剧本的感觉还是在字里行间有所渗透,总是很容易引起共鸣。
张嘉佳的文风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那种文艺腔里夹杂着一丝丝痞气,明明在很正经的讲一个很文艺很细腻的故事,会突然蹦出一句听上去很糙很爷们的谩骂来,特别过瘾。还是说凌乱的事,这本书代表了现在这个时代很明显的阅读习惯,他就是脱胎于微博,流行于微博,就算印在纸上,这还是我们熟悉的那种阅读的风格。不是说微博就一定是碎片的,不是说流行文化就一定是快餐文化,不是说畅销书一定就没文学价值。没有了解过的批评与否定都是不负责任的。
为什么我们吃这一套,为什么同样的傻瓜般奋不顾身的爱情会让我们傻瓜般的一次又一次感动。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太希望被爱,又都不敢先爱。
小说和电影无非是造梦,那些在现实中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能体验的东西,在这里我们都可以安慰自己。无非是城市中流行的外向型孤独症,让多少人在暗夜里兀自刷着永远与自己无关的微博,想寻找一点聊以自慰的东西,一篇故事,一条长微博,曾经感动了一瞬间,这就是这些故事的意义。
这不是一本很伟大的书,张嘉佳也一定没想过书会火。但是畅销就是畅销而已,说我们爱这一套,还是有对他不屑的意味在里边吧。跟当初的小时代似的,任何东西的成功都有原因,这些东西确实成不了气候,看淡就好,但是只要他曾经感动过很多人,那么他必是承担得起这份感动的。
BY Wendy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