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5日《礼物》下
(2013-01-28 17:31:58)
标签:
旅游武汉 |
分类: 高记铺子[专栏] |
礼物(下)
高小蛮
小小车是我的小铲子,东窜西搜,挖呀挖,把本城“走过、路过、却一直错过”的小角落,统统挖出来。
上期送给大家我挖出的一个“神奇巨鱼池”,一个“悬崖小沙滩”,作为新年礼物,本期继续派发。
【礼物C】
先来讲一个发生在武汉的“琼瑶故事”,名叫《庭院深深之失落的庄园》。
它是武汉50多座私家园林中失落的一个。
故事发生在90年前。一个姓赵的广东老板来到武汉,当买办,开洋行、买商铺、建船队……偶遇一扬州美人,名叫水娇,纳为“三姨太”,爱不释手。
某日,赵老板和好友及风水大师泛舟东湖,见一处绝美静谧半岛,野鸟翔集,另有一处隆起山丘,大师拍手称赞“此地如蟹,隆起藏螃黄,二鳌伏水财源滚”,左右层峦起伏伸入湖中,夹有一小岛,恰如“二龙戏珠”。
上岛后,更有一口千年不枯竭的古井,井水甘甜,泡茶奇妙。
赵老板立即拍板,半月后就破土动工。
庄园建好后,赵老板拥美人上岛,汉口商贾纷纷应邀来参加“轰趴”,赞美“世外桃源”。盛况时码头停泊一百多艘帆船,夜夜笙歌,是早期的“游艇会”。
赵对三姨太的宠爱也登峰造极,不仅亲写多首浓情诗,甚至让她“足不沾泥”,派一名身强力壮的长工,每天背她从别墅去膳堂吃饭。
不料,国内战乱,赵老板去了香港,从此再未归来。留下水娇一人在孤岛独守,在码头苦盼,差点等成望夫石。
数年后,没有意外:失望心冷的她,与背她的长工相爱。
解放后,整座庄园被没收改为苗圃,50多岁的水娇脱下绸缎裙衫去职工食堂里帮忙;三年后,老美人死在附近的渣家庙。
……
这始乱终弃故事里的庄园在哪里?落雁景区里。注意,不是落雁岛。
落雁岛近,梨园大门拐过去就到,听说是当地人弄的一处腾挪跳跃的拓展基地。
落雁景区远得多,有两条路可以去:一条近且贵,需先花60元买磨山门票,再花10元买小门票;
一条便宜且远。从东湖隧道走,开过一个大型游乐场、一个火车站、一个炼钢厂、一个精神病院,就到了,门票只需10元。
第三条路也不是没有,乘小筏子偷渡。
今年容易了,如果你买了武汉旅游年票,可以大摇大摆从磨山进。
这么费劲去,值得,它能迅速替代你心目中“武汉最美公园”的位置。
可惜,故事里整座庄园早已物是人非,建在“藏螃黄”处的木制老别墅不知何时被烧,原址修起了一座崭新的水泥“白宫”。
幸好,古树还在,野鸟还在,码头还在。
这里是“大树爷爷俱乐部”,听说是全市古树名木最集中的地方,170多株,从120年大银杏、300年木瓜、350年三角枫、800年对节白蜡等,每一株都好看。
野鸟有多少?带望远镜和远焦镜头来,包你大饱眼福。尤其一早一晚,常可遇到“小鸟风暴”的壮观。
那码头荒废,旁边的一大片临水沙坪,倒是舒服。
如果你想拍一部《绿巨人3》,寻找“童话感”的能让主角“隐身”的外景地,这里有一处湿地水杉林能满足你。
今年秋天,我在松树林里捡到比普通型大两倍的大松果,一拣一大包,有个想法,带到湖畔的烧烤区熏鱼。
【礼物D】
旅行,有人每到一城都嚷嚷要逛当地的OUTLETS,我则会悄悄安排一天逛当地的老街市。
老街市,房子破旧,挤挤挨挨,地上泥土夹破砖,飘散着或香或臭的杂陈气息,却有最鲜活的当地人生活缩影,最多手工艺人的表演场、最丰富特色小吃食材集中地——与一条冰冷华丽、国际连锁大牌参差比肩的某某大道相比,我逛后者一个小时足矣,前者则能流连大半天还恋恋不舍。
在汉口,老街市多如牛毛,在武昌,则极难寻找。
我最近迷恋上一条街,叫“得胜桥”,距离徐东开车15分钟,挨着昙华林。每到晴朗的周末,穿上舒适宽松的棉衣棉鞋,把车停在巷口对面,边逛边聊边吃,两手拎不下才晃悠回家。
或许,我32岁的身体里住了一个老人。
这条街貌不惊人,很窄,基本一车道,长不足千米,蜿蜒曲折,砖木矮旧平房夹道。
细查之下,它可不普通。曾是明清时期通往武昌城唯一的北门——武胜门的主要街道的主要街道,当初叫“武胜门正街”,清末改名“得胜桥”。
这一片曾是武昌北城的最繁华地,筷子街、箍桶街、砖瓦巷……各色商铺比邻参差,热闹非常,延续600多年至今不衰。
老街多有名人故居,得胜桥厉害了——随便一查,50号是恽代英故居,148号是刘家麒故居。可惜这些旧居,保护得都不够好,有的曾被烧去大半,有的长满青苔。
如今,这条街的魅力对我来说,在于“草根民间的参差多态”。
几个鱼摊常有长如手臂的超大大白刁,鲜活蹦跶的草虾也很诱人;
卖各种煨汤吊子的杂货铺,新到了一批老花样的牡丹花搪瓷碗和适合揉面的搪瓷缸子;
隔壁的婆婆缝了一批小毛头棉花棉鞋、棉花背心,手感软和温暖;
孝感媳妇端出了一大盆刚做的米酒酿,对面黄陂籍的伯伯从老家进了一麻袋糍粑豆丝卖;
肚子饿,买几个刚出炉的糯米汽水包子,或者3元买一张洒满芝麻的青稞大饼,边走边掰;
徐家用碳炉子煨的鸡汤鲜美飘香,倒锅里,一滴水不加,原汤下粉丝,25元两个人吃到浑身出汗;
买一个黄铜汤婆子回家暖脚,再买几个专用大钩子把腌鱼腌肉吊起来;
……
正街逛完,中间几条岔路小巷也不错过。宽不足3米,只能走人。像澳门的老城区,家家户户在门前摆小摊,零零碎碎卖些青菜面食,主要是街坊聊天。有个“红苕爹爹”,一屋子五花八门的红薯白薯啥的,他清楚每一袋的产地和口味。
它挤在城市的中央夹缝中活着,它很破很丑,希望不要有任何大佬看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