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者耿纯
(2022-04-06 09:42:50)| 分类: 读史札记 |
回归者耿纯
公元27年,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开国元勋耿纯,带领一批人马来到东郡,就任太守之职。之所以称之为回归者,是相对于公元7年时东郡太守翟义兵败被杀而言。从翟义到耿纯,洽足二十年时光,时间不长,故事不少,但天下大势总在划圈,耿纯一到,立马就回到了翟义的那个起点。
也就是说,这二十年,历史白忙活了。
说起来,耿纯和翟义都算是官二代出身,皆因父而做官,贵介公子,少年英才,一身的胆识。耿纯籍贯巨鹿宋子(今河北新河县),为河北大姓(地方豪强大地主),是跟随刘秀起兵的早期将领之一,任前将军,赤胆忠心,勇猛善战,乃云台二十八将里的第十三位。待得天下略定,就申请“试治一郡”,刘秀笑道:你已然得了武战之功,还要得文治之功吗?就这样来到东郡。其时东郡尚未平定,到任数月,即“盗贼清宁”,太守手段之高强,可见一斑。
考其手段,则无非回归二字。也就是说,要把这过去二十年被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如此而已。于是,耿纯大获成功,不但被刘秀政权大加褒赞,而且为历代封建帝王所称许,不但要入“云台阁”,地方上还要进“名宦祠”。处于东郡治所的滑县,历代祠祭,赫然就有耿纯大名。
而这一切,是要建立在此前篡汉王莽开了历史倒车的基础认识之上的。也就是说,翟义是反对王莽而死的,而耿纯则是反对王莽而生的,不对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王莽。
但据说、据考,王莽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是古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创者和实践者。这就有点复杂了。
人类纪元开始的第一年,耶稣降生,佛教进入中国,王莽任大司马正式执掌天下大事。穿越者王莽当然前知五百年,后知两千年,所以一开始就与世界紧密接轨,公元1年,王莽诏布天下为元始元年,与西方纪元连榫接卯,居然一毫不差。然后从“大司马”,到“居摄”,到“假皇帝”、再到“真天子”,一系列快速推进,在杀死翟义一年后,公元8年废汉立“新”,人类新生活一幕幕次第拉开。概括起来,一曰土地改革,推行土地国有(王田),剥夺地主豪强,然后根据种地者有其田进行分配和调剂。二曰禁止人口买卖,实行人人平等,还奴婢以尊严。三曰实行“五均”之法平抑物价,保护平民利益。四是实行“六管”,把关系国计民生的盐、铁、酒等行业收归国有。五曰实施赊贷制度,鼓励工商业发展。六曰改革币制。七曰改革官制……这一系列改革,总名称叫做“托古改制”,是不是很熟悉的感觉?
王莽当然还是一个专做好事的道德楷模,是一个廉洁标兵。后来的封建王朝,没一个能赶上他的,于是就纷纷骂他是“伪君子”。之所以称“伪”,篡汉而已,个人品行操守倒也一以贯之,似也不太伪的。
王莽改制,从理论上讲无疑是先进的,是对老百姓是有好处的。从结果上看,却不甚理想,广大农民“未受其利,先蒙其害”,这或许是王莽始料未及的。假如最初能带一批干部一起穿越,或许效果会大不一样,人类历史或许会提前改写,这是值得思考的。
另外值得思考的,就是为啥好政策没得到好结果呢?改制动了谁的奶酪?是谁在阻挠和破坏?这当然是不言自明的。比如当时天下盗贼四起,这盗贼或许也要细分,其中一部分是因天灾(水灾、旱灾、蝗灾、瘟疫不断,或许也是改制失败的原因)和人祸而无法生存的农民,一部分则是不满改制政策的地主豪强(比如刘演、刘秀及翟义、耿纯等)。但凡历史上的起兵者,成功了就是“豪杰”,失败了就是“盗贼”,所以历史是书写者的历史,读历史当然要小心,要从书缝隙里读,从无字处读。
王莽改制中的币制改革最受抨击,名字改革最受嘲笑。比如把匈奴改为恭奴、降奴,把高句丽改为下句丽,无端自大,徒生是非。又比如当时东郡已经不叫东郡了,叫“东治郡”,下辖各县也全部改名,大家熟悉的白马、南燕、濮阳等地名全部消失,想认出来都不容易。王莽之可敬、可笑,几乎无人超越,或许是穿越过程出了问题?
于是耿纯逐一拨乱反正,地主豪强皆大欢喜。平平安安做了四年东郡太守,坐事被免。接着耿纯跟随刘秀征讨,路过东郡,东郡“百姓老小数千随驾涕泣,云愿复得耿君”。这愿求耿纯继续当太守的数千老小都是哪些人?谁组织的?书上自然不说,但也可见耿纯在东郡受欢迎程度。又过了不久,建武八年,公元33年,东郡盗贼再次群起,刘秀派兵镇压的同时,知道耿纯在此地威信很高,于是就让耿纯以太中大夫的身份与大军会合征讨。结果耿纯一入东郡地界,“盗贼九千余人”立即向耿纯投降,大军不战而还。于是立即颁诏,重新任命耿纯二度就任东郡太守,“吏民大悦”。建武十三年,公元38年,耿纯积劳成疾,病死于东郡太守任上。谥成侯,其子耿阜袭爵,其宗族被封列侯的四人,被封关内侯的三人,当上二千石大官的九人。
从翟义到耿纯,是中国历史从西汉到东汉的过渡期。先有穿越者“大折腾”王莽,后有投机分子“二坏蛋”刘玄,天下秩序动荡,扰攘不停。耿纯之于东郡,回归者名副其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