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之死
(2011-04-14 10:57:26)
标签:
新闻媒体花季少年跳楼职烨杂谈 |
分类: 工作 |
四月鲜花绽放,花一样的少年跳楼身亡
小土之死
谁也不知道,15岁的男孩小土在离开人世的最后一个小时在想些什么。
3月30日傍晚4点多钟,他给自己心爱的女孩发了一条短信,没有向父母告别,也没有留下任何别的只言片语。一个多小时后,从家里小区隔壁一栋高楼纵身跃下。
我们甚至想象不了,这个15岁的男孩在纵身一跃的刹那,到底有没有过害怕与后悔;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的选择会是怎样?
他的母亲陈晓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连连摇头,“做梦也没想到过,真的好像一场梦。”
如果这是一场噩梦该有多好?假如一切可以重头再来……
⊙文/《申》报记者
小标:最后的短信
他大概握着手机等待女孩儿的回复。女孩儿并没有,他只等了1个多小时,便从家附近的一栋高楼上跳下,没有多给自己的父母留下一句话。
4月3日,在小土的葬礼上,那个女孩儿也出现了。她哭得稀里哗啦,浑身发抖。谁能承受一个少年的死亡之重?女孩儿怎么也受不了。
她想不到平日一起嘻嘻哈哈说话的小伙伴就这样从此天人永隔,她很后悔——如果当初自己回复了那条短信,结果会是怎样。
可是,老师分明在小土跳楼的前一天找她谈过话,马上要考试了,不能因为谈恋爱影响学习。两人暗自约好,要一起考入市西中学,再聊将来的事。
女孩儿很乖,谁都碰到过那种成绩好的初三乖孩子,老师家长说什么就是什么,她也许是犹豫了一下,总之最终没有回复那条短信。
假如当时女孩回了这条信呢?每个人现在都这样想。
小标:最后的通牒
女孩的成绩很好,小土的大概中等偏上,两个孩子都很可爱,老师当然希望他们双双都能考上理想的高中。 她找了双方的父母都谈过好几次。“你儿子在早恋,你们家长要管一管。”电话里,老师对陈晓红这么说。
小标:最后的谈话
似乎跟平常无数个日子一样,儿子很乖,回家就自己做功课。他一般放学就回家,从不会超过晚上6点钟。
给心爱的女孩发了条短信,没有得到回复,就在一个多小时后跳楼身亡。谁听了这个故事,都会以为这个男孩内向沉闷肯定有心理问题。
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小标:为了千万个小土
-----
手记:
这采访很难写,之前一篇文章已经谈过当时矛盾的心理了。(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77b0420100swd9.html)
我想了半天,倘若复原血淋淋的事实,除了博眼球无他,关键还是要想想小土为什么会死。
将小土之死的过程复盘,在这个故事里的女孩儿、班主任、家长,每个人的出发点都再正常不过,每一个环节看似轻巧就能避过,重来一回,阻止小土之死。然而,事实如此残酷。
分析完造成小土之死的最直接的三个人(女孩儿是精神支柱,班主任是直接推手,家长则负有长期的教育责任),许多人可能会想,小土这孩子本身有问题,可能脆弱敏感神经纤细(我去之前也是这么想的),实际上,小土也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孩子,就像你每天早上出门碰见的“迎着朝阳去上学的背书包穿校服的小男孩一样”,那么正常甚至热情开朗,悲剧到底如何造成?
为了和谐处理,稿子的最后一段加了看似光明的尾巴。家长不再追究,和学校一起设立基金,加强生命安全的教育。这是家长的主意,大概也是目前大家所能接受的最乐观的一种解决办法。
我写完稿子之后,自己还是很困惑。这样的举措,真的可以避免千万个小土重蹈覆辙么?如果没有找到悲剧发生的根源,一样的事实还是会一再发生。
真抱歉,我没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