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月禅寺

(2011-04-11 09:46:39)
标签:

西山

碧螺春

水月禅寺

杂谈

分类: 旅行

郑培凯先生在他的散文《西山碧螺春》里写,他和朋友去在清明前一日去西山买茶。在凤凰村一户茶农家里,看到碧螺春炒制的经过。刚采下的茶芽,嫩绿纤幼,如鹰嘴雀舌一般。茶农如山僧,满面笑容。

刘禹锡有诗:“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之后便挽起袖子为他炒茶,“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这首诗的名字叫《西山兰若试茶歌》,郑培凯先生在文章里说,这“西山兰若”也就是今天苏州西山的水月禅寺。

水月寺,就是贡茶院,在唐宋期间,专给朝廷供茶。我查了一下资料,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里说,“近年山僧尤善制茗,谓之水月茶,以院为名也,颇为吴人所贵。”明陈继儒《太平清话》云:“洞庭山小青坞出茶,唐宋入贡,下有水月寺,即贡茶院也。”小青茶(又名小春茶),以水月寺得名为水月茶,宋成贡品,蜚声于世。水月寺亦称“水月贡茶院”。陆羽也去过。

陆羽将洞庭山茶写入《茶经》。《茶经》八之出云:“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歙州下。润州、苏州又下”。唐时,水月茶虽名声殊然,但真正为“吴人所贵”,选为贡品,应在宋代。

南朝梁武帝时期,西山大兴寺院,有三庵十八寺。水月寺与当时的法华寺、包山寺一并为江南名寺。相传为观音菩萨三十一相中的“水月观音”造像发源地。

上回聊天时,郑先生讲到,早些年水月寺很小很清静,几乎没什么人,寺院里还有制茶之人,可以观看碧螺春的整个制作过程——翻炒、揉搓,制作完毕后,满室芳香。在院子里坐下喝一杯茶,冲热水,投茶其中,卷曲的茶芽逐渐展开,云雾一般的白色茸毛在杯中浮沉上下。当真是“悠扬喷鼻,清峭彻骨”。但这些年,茶叶价格暴涨,寺院重新翻修,比原先扩大了好几倍,已经不是原先那个清幽之地了。

不管如何,水月寺终究还是在那个原址上改建起来的千年古寺,尽管山水都已大为改观。

从苏州南郊出发,过木渎,便是烟波浩渺的太湖。东山西山遥遥相望,春天产茶秋天产橘,原应是物产丰富的山水好地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善意在作祟
后一篇:小土之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