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二次大会召开,作为国民参政员的陈嘉庚先生因故未能出席会议。他于1938年10月28日手书了一份提案(见上图),以电报的形式从新加坡向大会发出“电文提案”。陈先生在提案中旗帜鲜明的支持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该提案最后被浓缩成11个字的电文:“敌未出国前言和即汉奸”。这也是国民政府参政大会中最著名,最具政治影响力的“11字电文提案”。
在展览馆里,陈列了一份邹韬奋《抗战以来》的摘录,他在文中对陈先生的提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开幕之后,霹雳一声陈嘉庚先生从新加坡来了一个”电报提案“。陈先生是国民参政员,当时因事未能到。内容极简而意义极大,提案的内容,只是这寥寥十一个大字,却是几万字的提案所不及其分毫,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
1942年,滇缅公路被日寇截断,几千名南侨机工并入了中国远征军,他们成了真正的军人,手中握住的不再是方向盘,而是杀敌的枪支弹药,与残暴的日寇进行一场场殊死的决战。
1945年抗战胜利后,陈嘉庚先生未曾忘记那些出生入死,飞驰在滇缅公路枪林弹雨中的南洋华侨机工们,在他的积极关注和协调下,机工们以军人的资格得到妥善的复员安排。根据自愿原则,约有1000多名机工及家属,满载胜利的荣誉、满载祖国的祝福,回到了南洋华侨居住地;也还有近1000多名机工自愿留在了国内,他们勤劳忠笃、默默奉献。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继续奋斗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上。
英雄,尤其是拯民族于水深火热的英雄,决不会被历史埋没,决不会被人们遗忘。在云南、在南洋,在世界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的壮举、为南洋华侨机工可歌可泣的事迹而建立的功勋纪念碑。
其中远征军纪念碑上镌刻有“远征军入缅及敌后人民抗战纪略”:
“一九四二年初,中国远征军第五、六、六十六军十万将士入缅,与盟军共同抗日。东瓜(同古)血战,功载史册;仁安羌解危,誉播盟国。不意远征军于腊戌遭敌偷袭,陷入困境。一部历尽艰辛,西撤印度;一部辗转突围,返回国内。沿途战死病死者数以万计。第五军机械化部队二百师师长戴安澜将军率部自棠吉(东枝)撤退,壮烈牺牲于缅北,国人痛悼。M泽东、z恩来、z德等亦献诗词吊挽。美国总统罗斯福颁授懋绩勋章。...
... 海外赤子心系祖国,捐献巨资支援抗战。三千多南洋华侨机工,响应陈嘉庚先生号召,分九批自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地归国抗战,日夜驱车沿滇缅公路抢运战略物资,屡建殊勋。牺牲者近千人。滇西之役,战绩赫赫,乃我军民同心御侮、各族人民团结抗战,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奋斗之功也。”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70周年纪念日,马来西亚人们在槟城阿依淡南侨机工纪念碑前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公祭仪式 (见上图
);2011年7月,南洋侨胞和南侨机工的后裔们,他们不忘先辈英雄,沿着先辈的英勇足迹,进行了“重走南侨机工抗战滇缅路”万里行的活动,继承遗志、薪火相传、是对英烈先人最好的缅怀。
2009年12月17日,“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70周年”纪念活动在畹町举行,机工老英雄吴惠民、陈嘉庚先生的长孙新加坡陈立人、马来西亚林秋雅,和华侨博物院领导们一起参加了热烈、隆重的各项纪念活动,留下珍贵的合影作记录,以此为永久纪念。(见下图)
心长纸短,万卷难尽缅怀情。
我谨以此文向尊敬的陈嘉庚先生和南洋华侨机工致以崇高的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