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四格格
四格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669
  • 关注人气:1,7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运河灯光

(2025-06-05 08:02:01)
标签:

杂谈

                           运河灯光
                          运河灯光

         白天我们从南浔的小莲庄、嘉业藏书楼开始,次第游下来,去了张氏旧宅,然后跨过运河故道水上著名的双桥:通津桥和洪济桥;遇见了与“紫气东来”遥遥相对的广惠宫,“广惠宫”三字那可是苏轼的珍贵墨迹。再浏览“清醒书屋”,书屋里展现的是南浔历代为官、为文、为商的卓越者们,他们以清纯、清新、清亲、清风、清澈、清醒的“六清”作风,学正人、习正经、养正心、行正事而弘扬南浔之正气;然后我们走进“刘氏梯号”,这里的建筑全是红砖所砌,故又称“红房子”,是刘镛的三儿子刘安泩(号梯青)的居所;我们也去了“求恕里”那座中西合璧的楼房,是刘镛的长孙、嘉业堂主刘承干家的别墅,刘承干的别号叫“求恕居士”。

        古典美的南浔,让我们游兴未了,夜晚,我们再次走进古镇,这次是专门为夜色而来,南浔的夜景是绝对不能错过的;也是专为运河而来,我对运河有特别的情怀,尤其是运河灯光。

       “一河通古今,一脉传千年”说的就是大运河。
     “水路是命脉,园林是骨骼,历史是灵魂。”有人用这几句话来概括南浔古镇的风骨神韵。那么什么最能代表南浔的“水路命脉”呢?我以为,那绝对是南浔运河。
       
         中国的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得最早,也是河道线最长的人工运河,它世世代代流淌在中国的大地上,养育着沿河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流动着运河的千古文明,是世界最重要的人类文明遗产。
      
                           运河灯光

        我知道运河南浔段原来是属运河“頔塘”段,它始凿于西晋太康年间(公元280 - 289),是太湖流域开凿最早的运河之一,全长34 . 5公里,最初頔塘段只是属于湖州地区的区域运河。隋朝初年,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全程通航后,頔塘运河就成为大运河上的一条重要支线,它沟通了湖州与大运河的航道,是江南运河西线漕运的重要支线,南浔著名的湖丝就是由頔塘运河转运出去的,它是南浔的重要商贸航线,是促使南浔经济繁荣的大动脉,它是推动湖州区域迅速成为江南富庶之地的大功臣之一。它不仅承担着民间商贸货物运转,也为官府商贸运输所重用,故有志书中将頔墉运河段称为“官河”。
       直到1952年,国家在南浔镇北边另开辟了一段新的运河航道,新航线绕开了原来的南浔古运河段,于是长达1600多米的南浔运河段成了故道,从此它不再担负水上运输职能。
         南浔运河段虽成了故道,但它没有被废弃,历史又赋于了它新的使命,它既是城内排洪的重要水利枢纽,又是南浔水上旅游观光的主要项目,是南浔古镇水上风景线的主要资源。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成为我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南浔頔塘故道、南浔镇历史文化街同时成功入选。

                                  运河灯光

              正因为南浔运河成了故道,让它有机会避开了运河河道一次次的扩建、浚通等等大工程;于是1600米的南浔运河故道,成为了江南运河頔塘运河段中,唯一没有经过大规模扩宽、改造而保留下来的古运河。因此它荣幸的将这1600米清代至民国年代运河的无数埠头、无数石桥的原始风貌、完美无缺的保存下来;因此它荣幸的将这1600米沿途的清代至民国年间无数民居、无数古迹建筑的原始风貌、完美无缺的保存下来;保证了南浔运河故道、南浔历史文化名街的原汁原味。

             我们走在运河故道畔的夜色里,微风拍打出一波波水纹,像一条条黑链,荡漾撞击在沿途石砌的河堤驳岸上;两岸整齐而坚固的河堤,在闪烁的灯光下,像是两道平行的坚实长城。
             据介绍这段故道东起南浔分水墩,西至祇园寺旧址,长约1600米,河面平均宽度约25米。整条故道的驳岸建筑有土质与石质两种,土质驳岸距离很短,约占全河长的7%,其余的93%都是石质驳岸,我们看到的河堤全部都是石质驳岸。用于河堤驳岸的建筑石材有四种,都是优质的太湖石、花岗石、武康石和块石。驳岸筑砌的方式分三种:靴钉式、错缝平砌式、块石垒砌式。故道上开有许多埠头,埠头的建造则是根据不同地形用不同的建造方式,有的河埠为八字形,也有的河埠为梯阶形,而河埠建筑的石材尤为重要,全部采用了坚固又美观的花岗石。

                             运河灯光

             运河的夜,很宁静,纵然是一河的灯光,也没有扰乱它的宁静。
             清澈丰沛的河水,不急不缓、无声的流着,即使微波拍岸,也是缓缓的、柔柔的;晚风拂动的岸柳,也是悄无声息的摆动着细枝柳梢。运河就像是从远古走来的江南女子,风韵绰约,拥有浓郁的温尔、轻柔、静雅和妍淑。
             
              运河的灯光,是以蓝色为基调,是一种带有荧光的宝石蓝;虽然有时也会看到霓虹般的五彩灯光,但那只是用于点缀。蓝色的光源大幅度、大面积的覆盖在水面上、覆盖在沿岸建筑上;运河就变成了一块巨大的蓝宝石,在流动中熠熠发光;能称霸于南浔运河夜晚的灯光,唯有这豪气十足的蓝。
            
             我们选一个码头坐下来,运河水载着一河灯光,在我们脚下轻柔的流过;前面不远处有一座弯拱形的石桥,在一片蓝光的笼罩下,弯拱桥那淡黄的灯光分外醒目清冷,远远看就像水上浮着半轮月亮;淡黄灯光映在漆黑的水中,于是水中也有了半轮黄月亮。只有桥下不时划出的游舟,用一张张桨叶敲碎水中那半轮黄月亮。
            宝石般的蓝色灯光,与漆黑的夜空,特别相融;与漆黑的水,特别相融。漆黑的天和宝蓝的灯、漆黑的水和宝蓝的灯、漆黑的天和漆黑的水融成一个色调和谐的完美组合;星光洒进水中,灯光洒进水中,运河像一只温柔、宽容的大摇篮,满篮黑夜、满篮星光,满篮灯光。
                           
                            运河灯光

         坐在南浔运河的码头上,眼前的夜色,眼前的灯光,眼前那半轮黄月亮,让我想起了扬州的大运河。
         那年我们在扬州,特地挑了一个位于运河大码头上的“永乐大客栈”住宿。那是个古香古色的客栈,有人介绍说自古来这个客栈就耸立在这个大码头上,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客栈的位置却一直没有挪动过。虽然现在整体建筑已是宾馆酒店的规模了,但它仍沿袭着“永乐大客栈”这个有历史感的古典名字。
         那也是这样的夜晚,我也是这样坐在客栈外面的运河码头上:扬州运河的水也是这样的流,微风拍起的一波波水纹也是这样荡漾撞击在驳岸上,石砌的驳岸在灯光下,也是这样整齐坚固得像两条平行的长城;不远处同样有一座这样的弯拱形石桥,桥上也是这样淡黄色的灯光,倒映在运河水中也像半轮黄月亮;也只有弯拱桥下划动的桨叶,才撞碎了水中的半轮月亮。
        一模一样的夜晚,一模一样的情景,江南运河的夜晚、江南运河的灯光原来是这么相像。那时,我坐在扬州运河码头畔,冥冥中我总认为爷爷当年离开故乡时,就是在这“永乐大客栈”码头上登船出发的。所以我才会此恋眷运河、如此眷恋运河灯光。
       只是爷爷当时登船时不知是白天,还是夜晚?如果是夜晚,那时的运河可没有这么多美丽的灯光,更不会水中出现半轮黄月亮,爷爷能看到的大概只有水上渔火,也许还有一河星光。

       爷爷假如健在,我想陪他看遍大运河上的灯光。

                            运河灯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寻根到宝应
后一篇:运河灯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