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青瓷莲花式温酒碗就是汝窑抟泥成瓷的典范,它制作于公元十二世纪上半叶,其工艺造型是源于对精湛细腻的高端金银器物的模仿。它不仅有极强的观赏性,还有独特的实用功能:古时的人们就是往碗里倒入热水,然后将酒壶放在热水中,酒壶的酒就可以温热了。这是一件赫赫有名的汝瓷官窑珍品罕物,它也是无法复制、独一无二的抟泥汝瓷孤品。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在布展时,也有意识的把它单独摆放在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玻璃橱柜里,底盘是一面圆镜,将青瓷莲花碗的倩影倒映在托盘里,衬托得它愈发光采照人。我感觉它就是一件极其完美的艺术品,像极一支冉冉出水盛开的芙蓉。
明代皇室收藏目录《宣德鼎彝谱》中记有:“内库所藏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这是中国自宋代以来,对河南清凉寺汝窑、河南汴京官窑、浙江龙泉哥窑、河南神垕钧窑、河北典阳定窑五大名窑的最初说学,而汝窑为五大名窑之首。

“抟”是古形声字,本义指把东西捏聚成团。顾名思义,抟泥幻化,就是一种用泥捏聚而成形的高端艺术。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专门出版了一本叫《抟泥幻化》的书,书作者:余佩瑾、黃蘭茵、張敬昕。书的内容是以中国历代陶瓷展和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的陶瓷精品作为切入口,以观察各个时期、各个窯口的不同釉彩和官样装饰为视觉点,阐述陶瓷制品在不同阶段的变迁和发展。全书以历史年代为序,共分为四大章节:“新石器时代至五代”“宋至元”、“明”和“清”。
参观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时,可以看到馆内专门设立的“抟泥幻化 一 院藏历代陶瓷展”,展区也与《抟泥幻化》一样,分为新石器时期至五代、宋至元、明、清四个单元。
这里展出的陶瓷藏品总量比较惊人,多达25000多件,绝大多数是从清朝故宫的收藏旧物中精心挑选出来,碾转运至台北的,它们汇聚了历代名窑、官窑的精湛藏品。乾隆大帝一生的爱好非常广泛,他不仅爱诗爱书爱画、也爱收藏各种珍品器物,尤其是精美高端瓷器,他对自己特别钟爱的瓷器物件,除了兴致勃勃的把玩,还要对它们作一番研究鉴定、并赋诗命名。
就说台北故宫这件北宋定窑白瓷婴儿枕吧,它展现了当时定窑制作瓷器的高超工艺技能,瓷枕是一个活泼可爱、栩栩如生的小娃娃伏卧在榻上,娃娃小小的背脊光滑平整,就用它作为枕面;瓷娃娃两眼炯炯有神,面如满月,耳能招风,两只顽皮的小脚高高跷起,憨态又福气;全身上下釉色呈温润牙白,整个器身的制作抟泥工艺为合模拼接;瓷娃娃身穿一件褂式背心,背心上面有美丽的花纹装饰,这种装饰花纹则是采用模压工艺制法。据说目前,我国收藏的古瓷器中有三件这种婴儿瓷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两件,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只是北京收藏的那件,婴儿的背心上没有装饰的花纹,是素面的。
我拍下的这个娃娃瓷枕,就是台北故宫收藏两件婴儿瓷枕中的一件,背心上的花纹清晰可见,这个瓷娃娃也是乾隆最看重的一件器物。乾隆把这瓷枕当作警枕,用它时时敲打提醒自己,还在瓷娃娃枕的底部留了一首御诗。可惜瓷娃娃现在睡在了玻璃柜里,我无法看到它底部乾隆爷的御诗到底写的是什么。
定窑位于河北保定,原是民窑,从北宋开始被朝廷纳入了官窑,它烧制出产的白瓷以其高端优质为名。
陶器和瓷器,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抟泥手工业,也是最悠久的文明文化代表之一。陶瓷是泥土和水,搏揉成形,通过烧、烘、炼制作程序而成的器类,这是我们远古祖先们从抟泥中引伸出的重要发明,是远古人类文明文化的最初起源,是我们祖先智慧和实践的结晶。先人们利用自然资源,通过搏泥、拉坯、上釉、成型、烧制等等,一系列既简单又复杂的工艺流程,改变了泥土的物理性能与化学性能,使泥土幻化出无穷无尽的魅力。瓷器它代表古代中华文明文化远播重洋,它开启了西域丝绸之路,它让自己陶瓷大家族的物类遍及环宇;至今陶和瓷的文化艺术、陶和瓷的产业营销在世界上仍是经久不衰。
陶和瓷虽相近,却有着明显的品质区别。
陶器的制作对土质选材要求相对来说稍低一点,陶窑也不需要太高的温度就可以烧制成品,陶制品的品质、品相也相对稍低一些,所以世界远古历史上许多国家都能制作较为粗糙的陶器。
而瓷器的制作选材非常严格,对土质的要求极高,必须是高岭土类、细腻瓷土类才符合器物成型条件。另外瓷器的外观涂有一层玻璃质光滑的釉料,瓷窑必须要达到摄氏1200度
-
1300度的高温才能烧成。出窑后的瓷器除要求造型完美新颖、色泽浓淡自然、图案多样美观、品相高端大气;还要求出窑的瓷器极薄而不透水,并轻叩时,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这才算得上是上了品位的瓷器。正因为瓷器的制作有着严格的条件要求,制作工艺有着高标准的要求,所以抟泥幻化才能造就瓷的艺术之美。
我们国家地矿蕴藏丰富的高质量瓷土类,这是生产优质瓷器的天然有利条件,所以,我们祖先是最早破获瓷器窑烧秘笈的人类,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青瓷、白瓷、釉下彩、釉上彩;还有绘染、刻画、模印、堆贴等等,这都是高水平的瓷器外观装饰艺术。不同的瓷、不同的彩、不同的外观装饰,决定了瓷器品位的不同层次,有通俗艺术美和高端艺术美之分。
我们祖先抟泥的瓷器不仅品相好、品质高、细腻美观,还种类繁多。这些瓷器形态构思非常丰富、色彩艳素搭配相宜,在餐饮、贮存、陈设、赏玩、礼仪、祭祀等等中得到广泛使用,并成为了必备器物。这些必备器物的用途之广,又让人们对它们在实用性和观赏性上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宫廷、官府对瓷的品位更是花样百出。瓷窑的工匠们为了满足宫廷和民间的各种需求,在抟泥制作工艺上更加精益求精、在产品式样设计上更加大胆创新,花色、式样变化层出不穷。瓷器在工匠们的努力下,被打造成了名扬中外的精美艺术品,它们既具有广泛的日常实用价值,又具有高超的艺术观赏价值,同时还带有浓郁的中华民族色彩。所以珍贵的瓷器已具备了比较全面、完善、高端的价值,抟泥幻化成的瓷,和中国丝绸、皮毛、棉、手工艺品等等一起,成为了中国通往西域的重要商贸物资。中国瓷器开启了丝绸之路,也沿着丝绸之路源源不断的走出国门,并不断扩大自己的世界舞台,得到了世界人们的普遍喜爱和普遍使用,让世界被中国能工巧匠们抟泥幻化下的瓷之美所征服。
“抟泥幻化 一 院藏历代陶瓷展”馆内展出的一件件带着历史痕迹、蕴酝历史温度的瓷品,它们仿佛为我打开了远古的大门,让我沿着新石器年代走进了宋和元的年代,又沿着宋和元年代走进了明和清的年代。我品赏着这一件件瓷器艺术品,它们是自古来官窑、民窑;宫廷、民间遗存留传下来的珍稀宝物;它们曾因各种原因被深深埋进了地底,现在成了被现代人们挖掘出来的出土文物。这些有幸重见天日的出土瓷器在告诉我:它们是历代瓷窑伟大工匠们呕心沥血的产物,是历代瓷窑伟大工匠们抟泥幻化的杰作
;为瓷的诞生,为瓷的发展,为瓷的走向世界,我们的祖先在中华大地上为瓷开辟了一条渊源流长的经源脉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寡到众、从简到繁、从粗到精,中华瓷器就这样在抟泥中从远古走向了近代,在幻化中从中国走向了世界。
感谢历代瓷窑的工匠们,是他们高超的抟泥艺术技巧,为世界幻化出精湛的瓷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