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有三矶:燕子矶、采石矶、城陵矶。历史上,它们不仅是长江上最好的运载渡口,也是著名的险要军事战略重地。燕子矶,在江苏省南京市;采石矶,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城陵矶,在湖南省岳阳市。
燕子矶荣称“万里长江第一矶”,因其峭壁高突的岩石,像一只凌空展翅的燕子而得名。
我们沿着“南巡蹬道”的石阶,一级级往上,便蹬进了“御碑亭”。御碑亭是因碑正面“燕子矶”三个大字,系乾隆皇帝御笔题写,才得名御碑亭,碑的背面刻的也是乾隆爷的诗作。
当年康熙爷南下时,就是沿着这石蹬走上燕子矶的;乾隆爷六下江南,五蹬燕子矶,也和他爷爷康熙一样,同是从这条石阶一步步蹬上燕子矶的,故这条石阶就叫“南巡蹬道”。
风流倜傥的乾隆爷站在燕子矶上,亲眼看到足下流不尽的长江水,万里滔滔,从远处滚滚而来;烟波中,一派壮丽河山,江南景色,红绿相间,既有博大宏伟之势,又有秀丽画卷之美;炊烟升处,人安居;农耕妇织,歌频起。他感慨不已,思绪万千,当即泼墨挥毫“燕子矶”三个苍劲大字,还潇洒赋诗一首:
当年闻说绕江南,撼地洪涛足下看。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村耕凿久相安。

在燕子矶上,还有一处碑刻,叫“劝诫碑”。
这是近代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杰作。当年,陶先生本是大学教授,为了提倡发展乡村教育而辞职,来到燕子矶乡创办了南京晓庄师范学校。
燕子矶地理位置特殊,三面环水,一面是悬崖石壁。在近代社会时,有许多人因生活压力、或遭遇人生不幸,会在燕子矶的悬崖上纵水轻生,其中还有许多是年轻人。这让陶先生万分痛心,他遂有了对选择轻生者进行劝诫的念头。于是他在燕子矶最危险的崖石旁竖立了两块木牌,并亲笔在木牌正面写下六个大字:想一想,死不得;木牌的背面,则用通俗的语言、简明的道理写下了中肯的奉劝之文,文中说:“人生為一大事來,應當做一大事去。你年富力壯,有國當報,有民當愛,豈可輕死。死有重天泰山,輕于鴻毛,你與其為個人的事投江而死,何不從事鄉村教育,為中國三萬萬四千農民努力而死呢?”这些文字如春风化雨般温暖着因失意而想轻生者的心,他们在选择是生还是死的紧要关头,站在悬崖边,反复嚼读着劝诫文,幡然醒悟,顿感柳暗花明,陡增顽强生活下去的勇气。
现在,悬崖危险处装有低矮的护栏,我探出头,试着向下张望,湍急的江水让我目眩头晕,如果说长江是母亲河,那么轻生者只要从这里跨出一步,纵身一跳,就是真正回归了母亲的怀抱,这得要有多大的勇气。既然有死的勇气,为什么就没有活的勇气呢。
1993年,燕子矶公园本着还原历史,也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高度负责的人文精神,将两块劝诫木牌,复刻成石碑:正面为“想一想,死不得”,背面为陶先生的劝诫文字。石刻肯定比木牌更能抵得住岁月的风化,更易于长久保存。当然,在现代化的宽松社会环境里,想轻生的人已微乎其微,几乎没有。但在过往近代社会的历史条件下,陶先生竖的两块木牌,的的确确起到了劝诫的作用,挽救了许多生命,特别是年轻人的珍贵生命。
蹬上了燕子矶,越过了峭壁;腑瞰了长江,瞻仰了夕照;我们再走进荫影婆娑的小径。寓城一隅的燕子矶,现在是一个大公园,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公园面积很大,此时游人不多,环境很宁静、妍雅,有那种空谷幽深闻鸟鸣的安宁、温馨。
荫影中,一路绿树红叶;荫影中,一溜白墙黑瓦;荫影中,一袭亭台琼阁;还有那成片成林的青檀树。树的青色表皮上生长着一对对互生的小绿洞,因此树杆显得有点疙疙瘩瘩、坑坑洼洼;原来这一对对互生的小绿洞,就是青檀树特有的标志。高大粗壮的青檀树冠完美,枝叶葱翠,尤其是其中有几棵苍劲老青檀,虽不是千年寿星,却也长寿了500多年,它们高耸入云,我仰望得脖子发酸也没见到树尖,树杆的直径大得我们几个人才能围拢;它们已列入了“金陵十大树王”中。
万里长江第一的燕子矶,曾让多少帝王们,一朝朝争相攀蹬;他们牵长江,浩浩荡荡;擎长空,一统江山。对于帝王,一个“砣”字有何难,看看明太祖留芳千古的伟章: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钩挂,称我江山有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