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杏,从来就不肯负秋光

(2024-12-31 08:14:39)
标签:

杂谈

                           银杏,从来就不肯负秋光

               银杏,从来就不肯负秋光
          
       走在黄叶的世界里,沐浴着最美的秋光,一路上,虽有阳光,风仍萧瑟,银杏的落叶,在我脚下沙沙的响,仿佛是低声的呻吟,这让我想起了一首诗:
                “黄花心事有谁知,傲尽风霜两鬓丝。争羡湖园秋色好,千万凉叶正辞枝。”
        诗的作者是黄炎培,是我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也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倡导者。当时诗作者也是在湖边的银杏林中,看到的应该也是秋风转凉霜特浓,落叶飞花地金黄的画面。他听到的沙沙落叶声,应该也和我听到的一样,像是低微的呻吟,所以诗人才会说:“黄花心事有谁知”“千万凉叶正辞枝”,字行间里有叹息,字行间里有苍凉。
         自古来,银杏年年叶黄,那是因为它从来不肯负秋光.。年年有千千万万赏黄叶、赏秋光的人,又有几个能像黄炎培先生这样有着细腻、慎密、悲悯的情怀,有几人能体察理解银杏从来不负秋光的无奈,有几人会深究叹息黄叶从来不负秋光的哀伤。

                               银杏,从来就不肯负秋光

        银杏树也叫白果树,是中生代孑遗珍稀树种,也是中国的特产树种,原始树种诞生地在浙江一带。因为它的美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喜爱,所以许许多多地方都有大面积推广种植,除了国内,朝鲜、南韩、日本也被银杏的美姿吸引,多有向我国引进,用来作为庭院、园林中的美化树木,很受观赏者的欢迎。
        远古时,银杏原叫“公孙树”,为什么叫公孙树?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因为树生长缓慢,且寿命绵长,一般从种树到开始结果需要20多年,而大量结果得要40多年以后,跨度之长几乎有三代人的时差,谓之是“公公种树,孙子得果”,所以称之“公孙树”。
        还有说这树的生命周期无限长,而开花结果的速度又极缓慢,寿命长似轩辕黄帝,而轩辕黄帝的姓氏是复姓“公孙”,于是该树称之“公孙树”。
        更有传说,古时有一家四口,公公、儿子、儿媳、孙子。儿子不幸早逝,留下公公、儿媳和小孙子。不久,儿媳便与别人有了私情,公公一气之下,带着小孙子离开家,四处漂泊。后小孙子得了重病,为了救活小孙子,公公不得不返回家中,求儿媳救救小孙子。结果儿媳不仅没为孩子治病,反而将病重的孩子丢进了深井,公公气急之下,也随着跳进了深井。后来深井里长出一棵大树,上面结满了白色的果子,儿媳和她的情夫贪婪的采食着树上的白果子,结果中毒身亡。人们说这棵长着白果的树是公公和小孙子的化身,于是称它“公孙树”。

                               银杏,从来就不肯负秋光
  
        公孙树是高大的落叶乔木,与恐龙长于同一时代,现存的春绿秋黄的原始母树有着“金色活化石”之誉。公孙树后来又有了新的名字,叫鸭脚树。人人都知道公孙树的叶子是非常唯美的,绿时像绿宝石,黄时像黄金片,尤其叶子的形态非常优雅、秀美,细细的长柄上张开扇状的叶子,形态像极鸭脚掌,故公孙树就得了“鸭脚树”这样一个有点俗气的名字。
        宋代杨万里就有诗云:
                     “深灰浅火略相遭,小苦微甘韵最高。未必鸡头如鸭脚,不妨银杏伴金桃。”
        
          美轮美奂的鸭脚树可作为庭院、园林的装饰树,其果实又可为滋补珍品。于是到了宋朝时,鸭脚树和它结的白果就成为了上等珍贵贡品,进入了皇宫后作贡品的“鸭脚”,顿时身价百倍、名气大增。皇宫嫌“鸭脚”之名过于低廉庸俗 ,与树冠的美貌及贡品的礼尊太不相符了,其果色白若银,于是便形象的冠之美名为“银杏”。这有欧阳修的诗可为证:
                            “鸭脚生江南,名实本相符。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
         自此,“银杏”这个斯文、精致、典雅、高贵的名称流传至今。
        
         其实早在唐朝,大诗人王维就将长着白果的鸭脚树称为杏树。王维久居山乡,不仅创作出了有大量的诗篇,还对山中的林木植物非常了解和熟悉,他知道鸭脚树生长缓慢,但木材质地异常坚密,是上等的最好木材,便用鸭脚树为建筑材料,在半山腰建了一座屋,王维将自己的新屋命名为“文杏馆”,并留下了《辋川集 . 文杏馆》一诗:
                              “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银杏,从来就不肯负秋光

         我是非常偏爱银杏树的,特别是生长期在幼年、青年时的银杏,它互生有序的树枝,每对长短一致,长得非常紧凑匀称,而且树枝特别优柔尔雅;圆锥形的树冠,上尖下圆,精巧玲珑、婷婷袅袅,呈宝塔形状;春天绿叶如摆柳,秋天黄叶似飞花,那种柔美俏丽,是众多的树木无法可相比的,特别令人喜爱,所以对青少年期的银杏我是百看不厌,越看越喜欢。而长到了中年、晚年期的银杏树,在我看来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它互生的树枝不再是长短一致了,变得有长有短了;树枝也不再紧凑优柔,而是刚劲苍遒的恣意伸散,就连树冠也不再呈宝塔状了;只有叶子的形态没有变,细长的小柄上,张开的扇面像鸭掌,鹅黄中碧绿,金黄中明亮。

         银杏树下,常有人在收集黄色的落叶,也常有人在捡拾脱落的白果。银杏树有雌雄之分,雄树是不结果的,只有雌树才白果累累;所以要想拾到白果,拾果人得寻找雌树才行。白果的用途我是知道的,可作滋补品食用,但不能多食;广东最时兴的早茶中,粥类食物里就专门有一款“白果粥”,一碗白米粥里有滚着几粒淡黄的白果,颜色淡雅清爽,味道可口清爽,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至于银杏叶有何用途,我是不甚了解。于是请教了几位收集黄叶的佳人们,她们笑着说精加工后,把它当茶叶一样泡茶喝有益美容健康。原来这样,难怪她们各自都收了满满一大袋。

        自古来,银杏的叶都是遇霜便由绿转黄,一片金灿灿的黄,醉美了大自然,所以人们常谓:银杏呀,从来就不肯负秋光。当然多有仁人君子心慈义泽,为银杏心痛不已、万般不舍,但又能如何?谁能逆转大自然的天命规律。然银杏却屡屡大度慷慨,不肯负秋光;既然如此,那我们不妨遂顺其意,多赏黄叶,常惜秋光,美美的、好好的送它一程。
        岁月静好,银杏悠然;静待来年,春风化雨;枝头茵茵,绿芽重长。

                         银杏,从来就不肯负秋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