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槟 榔
“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谁先爬上我替谁先装。少年郎,采槟榔,小妹妹提篮抬头望...
...”邓丽君欢快、甜美的歌声,把我们送进海南万宁石梅湾的槟榔之乡。
我们的车是从三亚的凤凰机场出发,开往石梅湾。
三亚沿途,高大的椰子树,挺立着笔直的腰杆,一排排、一行行,就像训练有素的仪仗队,向南来北往的人们行着标准的注目礼。而进入石梅湾,椰子树渐渐稀少了,代替它的是槟榔树;槟榔林,槟榔坡,槟榔丛,张目皆是槟榔。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槟榔树,以前就因为这首《高高树上结槟榔》的歌,让我想念了好久,总想知道槟榔树到底长什么样?现在我终于看到槟榔树了。
槟榔树,青青的叶子、青青的槟榔;高高的树杆,细细的树杆;它和椰子树很像,但它不像椰子树那么粗壮,它的叶也不像椰子树叶那么张狂,它的果也没有椰子果那么肥大。槟榔杆高挑纤细,槟榔叶精致收敛,槟榔果小巧玲珑。如果说椰子树是顶天立地、威武强健的壮士,那么槟榔树就像是亭亭玉立、秀秀气气的淑女。
没有认识槟榔树时,我是非常喜欢椰子树,还非常喜欢听海边吹动的椰风;认识了槟榔树,我喜欢上了槟榔树,喜欢听海边吹动的槟榔风。
槟榔树是典型的热带树木
,所以槟榔的主要产地在海南、台湾,但令人想不到的是,槟榔的销量却主要在湖南。说起来很难相信,但据有关数据统计,海南槟榔的总销量中真有40%是输入到了湖南。这么大批量的槟榔,集中消化点又在湘潭和长沙,尤其是在湘潭。湘潭,被人们称为是不长槟榔树的“槟榔之乡”。
海南人和湖南人都喜欢吃槟榔,但吃法却完全不一样。海南是吃生槟榔,从树上采下来的青槟榔就直接放进嘴里嚼,所以《高高树上结槟榔》的歌词中才会这样写:谁先爬上谁先尝。而湖南是吃熟槟榔,将槟榔精加工、添加香品佐料后才吃。
湘潭明明没有槟榔树,怎么会成为槟榔乡的,这就得先说槟榔“神奇疗效”的渊源了。
其一:《湘上痴脱难杂录》有一段长文记载,大致就是说在明末清初,明朝湖广总督何腾蛟不甘从清,在湖南衡阳与李闯王夫人的部下联合起来抗清,但他们之间发生了种种矛盾,何腾蛟为了解决矛盾,特地带兵来到湘潭,恰好遇上了清军,并打了遭遇战。那正是顺治六年初,大清的握金亲王以湘潭民众协助何腾蛟抗清为由,下令在湘潭屠城9天,那是尸首遍野,血流成河,湘潭原本十几万居民活下的不足百人了。当时有位安徽商人程某路过湘潭,在血腥中见有一老僧人,一边嘴嚼槟榔一边收敛尸体,原来老僧人是用槟榔来避秽灭菌,因为槟榔中含有杀菌的药用物质,是解除瘟疫传播的良药。
其二:据《湘潭县志卷三十四》中记载:“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县境大疫,居民犯膨胀病,县令白璟要患者嚼药用槟榔,膨胀消失。此后,原患者常嚼,未患者也嚼,久而久之,槟榔成为县人独特的嗜好,成为迎宾待客不可缺少的食品。为了预防瘟疫复发,湖南各地纷纷仿效,从海南引进槟榔作为一种治病的良药,并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从上面的记载可以看到,槟榔在湖南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槟榔除了药用价值外,它还含有一种能让人兴奋的物质,与咖啡碱类似,干重体力活的人嚼上一块槟榔,就能驱赶疲乏,焕发精神,于是它又被人们称为
:
植物口香糖。多吃、常吃这种“植物口香糖”的人是会吃上瘾的,像烟、酒会上瘾一样,所以,人们又说槟榔树:是能结上瘾果实的树。槟榔也就从最开初单一的药用疗效,渐渐地普及到人们的生活日常。

湖南对槟榔的精加工,从洗槟榔、发槟榔、切槟榔,到成品装袋、封口、打包,这一系列的操作规程,现在全实现了机械自动化。有专业化、机械化、规模化的强劲支撑,又有严格的生产质量标准,槟榔作为绿色食品的安全性能完全得到了保障。品种也不断创新,从早年最普通的干槟榔,发展到现在有干、有湿,味道也从单一的原味,开发出了桂子味、芝麻味、薄荷味、枸杞味、奶油味、巧克力味等等,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味的新产品。同时,槟榔生产企业还创造了许多省内名优品牌,据我所知:湘潭有湘潭铺子,长沙有口味王、皇爷食品、宾之郎、小龙王、胖哥食品、伍子醉食品等等。其中“口味王”的青果槟榔连续14年销量排全国第一;“皇爷食品”旗下的“张新发”槟榔是用祖传秘制配方的产品,2014年被认定为“湖南老字号”,2016年“张新发槟榔制作技艺”被列为“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胖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湖南槟榔行业规模最大,年销量最多,质量最优的龙头企业。
据有关资料公布,到目前为止,全国槟榔产业年产值达400亿元,其中湖南占了四分之三,年产值达300亿元;槟榔产业在湖南有一支庞大的从业队伍,高达30多万人,所以槟榔成为了湖南颇具特色的产业名片。
吃槟榔的习惯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不仅促进了槟榔特色产业的发展,还形成了湖湘特有的槟榔文化,这种文化主要体现在人情习俗和社会礼仪上。
人们已将槟榔视为了吉祥物,在婚礼、生日、乔迁、团聚、贺喜等等这些重大喜庆时刻,槟榔是各种礼盘、礼袋、礼盒中的重要必备礼品,它既代表消灾避邪,又代表兴旺发达、平安吉祥。在婚礼上,新郎新娘会给宾客们赠送槟榔,宾客们手捧槟榔就会送上许多祝福语,我把祝福的顺口溜稍作了整理:小小槟榔香又俏,一颗两颗礼数到;三盘四碟不嫌多,新人来年大登科。
湘潭还流传这样的民谣:“吊吊手,街上走,嚼槟榔,交朋友。”还有:“槟榔越嚼越有劲,这口出来那口进,交朋结友打园台,避瘟开胃解油性。”这时槟榔已不单纯是一种零食了,它已兼顾、渗透到社交礼仪的文化里了。许多湖南人出门办事,或接洽生意,都会早早做好社交仪节准备,带上包装高端、档次高上的槟榔作为见面礼,将槟榔作为商谈热议的敲门砖。别的地方,朋友之间见了面,总是先递上一支好烟;而在湘潭、长沙,朋友见了面,有的却是先递上一块好槟榔。即使是不认识的人偶遇了,也会热情的递上一块槟榔,这样就很容易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假如你从其他省市来湖南,看到有人边走路嘴边嚼、或边说话嘴边嚼、又或边干活嘴边嚼,你别惊讶,那是他在嚼食槟榔;又假如你从其他省市来湖南,遇上不太熟悉的人给你递上一块黑呼呼的槟榔,你千万别感到唐突,那是他一种友好善意的社交礼节;小小槟榔充当友谊的使者,在这样的氛围下,即使互不相识的人也会容易近乎起来。
槟榔在湖湘地区的特殊地位和广泛运用,无形中成就了槟榔在湖湘地区的人情习俗和社交礼仪文化,也让槟榔制作行业成了带有点点文化气质的特色产业。
除了湖湘地区有着庞大的槟榔消费群体外,外地也有很大的消费市场,槟榔制品的市场销量如此之大,这就让槟榔产业稳步发展有了扎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障。
槟榔是一种粗纤维果实,嚼起来费嘴又费牙,不宜多吃,所以为了嘴和牙的健康,爱吃槟榔的人也一定注意不要过量,适可而止为宜。
海南,海之南;湖南,湖之南;却因为一种能让人吃得上瘾的小果子,而将这两南的商贸、经济密切的联系起来了。
高高的树上结缤榔,这一颗颗槟榔飞越万水千山,架起了海之南、湖之南的经贸互惠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