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业 大 吉
又一家新痁开业了,它叫“公交便民驿站”,是北京公交集团打造的高品质智慧社区服务项目,地点在南湖公交场站。
南湖公交场站临街面的围墙被拆开了一段,放上两台报废了的公交车,车厢就是门店,车身全漆成了白色,原来的车头灯、车尾灯全在,就连瘪了的轮胎也成了柜台脚的支撑,车窗只拆掉玻璃,掀起来就是遮阳挡雨棚,这是一个造价低廉、造型别致的“公交便民驿站”,目前主营的是蔬菜、水果、肉类。我们小区就在南湖公交场站的街对面,与新开的“公交便民驿站”是对面邻居,今后这就是我们常会光顾的近水楼台了。开业大吉,我们也去支持,帮衬,为他们的开门红做点小小贡献,白天去了,晚上又去了一趟,挑了西瓜和几样水果,再加上蔬菜和一大袋红薯,扫码后就光荣的入了会。
自从提出国家供销社概念国内国际双循环后,国内许多大型企业,甚至央企都在积极响应,并切实的付诸于行动。他们改变企业一家独大的老观念,积极筹划、推广跨界、跨行业的深度合作,以达到企业强强双赢的效果。前有影响的是邮政与蜜雪冰城合作销售奶茶;后有老字号的茅台与新兴的瑞幸咖啡连手,推出了酱香拿铁,它们就是强强跨界的范例。虽说现在各种言论众说纷纭,但谁也阻挡不了这种新的尝试和创新,谁也不能断言它们今后开不出灿烂的企业繁花。这是先行者们为今后企业发展的新思路迈出的第一步,万里长征一路会有风雨,但也会越来越坚定。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是需要披荆斩棘的先驱者,先驱者的勇气,胆识和魄力有榜样的作用,会影响后来者,会启迪后来者,必定会产生更多的企业跨界连锁效应。
公交行业开启便民驿站,就是迈进了企业跨界的尝试创新行列。北京的公交车上,除了司机外,一直保留着有协管员,据说为了减员增效,在十月一号以后,公交车上的协管员职务将会退出历史舞台。那么这些职员的分流势在必行,出口在哪里?没有人能给,天上也不会掉,只有靠自己去寻找、去创造。所以北京公交集团适时的开业“公交便民驿站”,这种跨界合作、拓展经营,是就业增效的一个机遇,一种途径。企业只有在尝试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行,在前行中成熟,才能拓宽市场。以低成本、高产出赢得市场,这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路径。
“公交便民驿站”目前来说经营销售的种类有点单调,还不够丰富。据说他们有着远期规划,准备增加多种类型的服务性项目,例如早点、理发、缝补,还有修车等等。修车对于公交系统来说是专长之一,拿手的技能师傅应该很多,这就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优势。加上南湖公交场站临街面的围墙还有很长一段,可以再拆掉,多安放几台报废公交车的位置是绝对不成问题的。自己的地段不用租金,店铺又是废车利用,这种低成本的多种经营,是他们自身的有利条件,是可创收的保障之一。同时,驿站可提供很多上岗的职位,而且职位具灵活多样性,保持企业员工人心的稳定,也是创收的保障之一。地理位置很理想,离公交站只有两、三步路,与他们为邻的有几个小区,多是比较大的小区,客流多,消费群体大,这也是创收的保障之一。所以公交集团为减员增效采取跨界的“公交便民驿站”措施,应该是预先作了充分的考察和周密的策划,前景是乐观的。
当这种跨界合作模式,越来越多,越来越强时,必然也会影响到某些相关的行业,势必会有给某些行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危机感,严重的甚至是冲击力。这样就迫使更多的企业家们理性的去思考、去应对、去谋求企业该如何化解危机,如何破茧蜕变?既不固步自封、墨守陈规,又不盲目跟进、随波逐流;而是稳扎稳打、求实务实、量力而行的走出一步一个脚印。这是机遇,也是考验,看看企业家们有着多大的智慧和魄力。
果真能有出现这样社会局面,那将是一种理想的良性循环,能引领更多的企业达到质的飞跃和提升。
嗨,本只想为邻家的“公交便民驿站”开业大吉简单的捧个场,谁知远扯了,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