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岁大师的幽默(下)

(2023-07-03 08:17:39)
标签:

杂谈

                                  百岁大师的幽默(下)

                                                      百岁大师的幽默(下)
        
       廖冰先生是黄先生在香港时的朋友。1948年黄先生初到香港,没有工作,没有住处,仅一面之交的廖冰先生主动邀请他住自己家。廖先生并不富裕,要养活妻子和儿女,却肯在自己狭小的居所里为黄先生腾出一个空间,为他提供免费食宿。足见廖先生为人之厚道和慷慨,他们成了好朋友。廖先生是个思想非常进步的漫画家,反动派曾言要杀掉他;廖先生的竹枝词和粤讴可说是信手拈来、出口成章,所以除了是漫画家外,廖先生还是很有天赋的诗人。黄先生把他比作天上的礼花、天上的闪电,晚年时专门撰有一文《米修士,你在哪里呀! 一 怀廖冰兄》。像廖先生这般智慧的人,也有其短板,所以黄先生在书中不忘幽默的刷他一把:“我老远就分辩得出他是不是要作曲了。一只脚跷在座位上,左手紧紧抱住不放,右手捏着刚刚画完画的铅笔,桌子上摊着纸,眼望着天花板,用捏铅笔的手剥着下嘴唇发干的嘴皮(剥得过火时还流血)。忽然,灵感来了俯身便写,嘴里连忙唱着:
                              33 33 I 33 33 I 33 33 I 33 33 I
                              33 33 I 33 33 I 33 33 I 33 33 I ... ... 每一次灵感都是“3”,我这个最接近作曲家的人都不免认为,鸭子要成为作曲家,恐怕比他要容易得多。”
      当我读到这里时,不禁开心得捧腹大笑,好像看到这位被赞为礼花和闪电的廖冰兄,得意的哼着33 33 I 33 33 I 跨洋过海来。

     林风眠先生是著名画家,二十出头就当上了美专学校的校长,一辈子只是忙着画画,从无暇过问政事,成为了举世闻名的资深大画家,黄先生敬称林风眠先生为自己老师的老师。林先生去世后,黄先生写了《离梦踯躅 一 悼念风眠先生》,文中说到林先生文G中平反出狱后,黄先生到上海去看他时的情景:“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正在抱着一个差不多七、八十斤重的炉子进屋。那时,他自己一个人生活已经很久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照顾着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这里他没有采用落魄、孤寂、凄凉、无助等等情感色彩浓郁的专用字眼,只是优雅的说着“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照顾着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这优雅的背后却分明深深渗透着对林先生晚景的叹息、惋惜和心酸。
     这篇文章的结尾是这样的:
     “九十二岁的八月十二日上午十时,林风眠来到天堂门口。
        干什么的?身上多是鞭痕?上帝问他。
        画家。林风眠回答。”

     问答式结尾就像一个长镜头:一位92岁的老人,关闭的是人生大幕,离魂踯躅的是永恒天堂。无疑结尾的形式是幽默,文字亦是幽默的,但此时的幽默却笑不出来,只是意味,久久意味;只是思量,久久思量。这就是黄先生,让读者去感受幽默语言艺术的魅力,也深究幽默语言艺术的内涵; 更多的去理解一个幽默大师的艺术匠心,还有他的睿智和理性。

                            百岁大师的幽默(下)

     美丽的凤凰山城养育了黄永玉先生,在凤凰城内处处可见到黄先生的精彩作品:“从文广场”上振翅欲飞的凤凰雕塑,是湘西凤凰古城腾飞的象征; 沱江畔少年英雄李湘翼的塑像,是他纵身扑水救人瞬间的重现;图书馆后的“青山如是楼”的牌匾,笔架山脚一左一右遥相呼应的“棲凤”与“舞鹤”石刻等等,这是黄先生留给故乡的精心之作。

                          百岁大师的幽默(下)

      凤凰城内有黄永玉先生的工作室,我们特地去参观了。里面悬挂着许多画,大多是漫画,一幅幅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特别是兔子生肖组图,一只只夸张、滑稽、幽默的兔子,生动活泼,形象多样,观赏者个个竖起大姆指,赞声不断。今年兔年,百岁的黄永玉大师又受邀设计了兔年邮票,是一只古灵精怪的蓝兔子,它夸张、滑稽、幽默的风格与那组生肖兔子一脉相承,但在造型、色彩上有新的创意,所以这只年轻的蓝兔子比起它的前辈们来,是青出于蓝胜于蓝。这只可爱的蓝兔子,一跃而入,成了人们2023年的邮品收藏。

      “入木 一 黄永玉百岁版画艺术展”前夕,黄先生赠给大运河博物馆的《扬州慢》字画中,花瓣嫣嫣,叶圆翠翠,是黄先生最喜爱的荷花图。图中写了766个字:他从宋代词人姜夔过扬州时写的《扬州慢》词写起:“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然后引出了自己早年也到扬州一事。话说当年在扬州,自己也曾附庸风雅的去寻访二十四桥,却不知其踪;偶见路边有几个做针线的妇女,打探一下,她们却听不懂普通话。于是他们一行几人只得自沿湖水狠狠的兜了一大圈,别说二十四桥,就连一个桥基都没见到。所幸,在一庙前买得一部残之又残的旧刻本,喜之以为古品。结果回到北京,老书游子们告之,说这种傅山刻本去厂甸转一圈遍地都是。黄先生文中声明,此事与扬州无关,与傅山无关,只是记述一下自己也曾去了趟扬州。

    幽默是一种博学,是判断一个伟大民族智慧和气质的尺度,是人类生活和道德的酒曲。黄永玉大师始终遵循这个论断,他把豁达、睿智、理性、博学化一生幽默,以其魅力跨越百年风云。
    
                       百岁大师的幽默(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