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岁大师的幽默(上)

(2023-06-27 06:57:05)
标签:

杂谈

                             百岁大师的幽默(上)
                                                    
                                          百岁大师的幽默(上)
     
       一位百岁老人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画展啦 ,这个喜悦的消息一下就传开了,因为这位百岁老人他不是别人,是大名鼎鼎的黄永玉大师。
       黄永玉先生14岁就有了版画作品,16岁就因木刻版画而出名。1944年,才20岁的他就加入了“中国木刻研究会”;1953年开始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首批中国国家画院院士、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副主席。一生创作的艺术作品集版画、国画、油画、漫画、雕塑、工艺设计、诗歌、小说、剧本、游记、散文等于一体,硕果累累,他对木刻尤其热爱,为木刻潜心倾力创作达80多年;他1924年生人,名符其实的百岁大师。2023年3月27日,黄先生在“入木 一 黄永玉百岁版画展”开展前夕,向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赠送了一幅字画《扬州慢》。

      我知道黄永玉先生是从读他的书开始,我家有三本他的散文集,我选择最先读《比我老的老头》,是因为这本书的名字让我感觉新鲜有趣。结果越读越入佳境,越读越是享受。于是一口气又读完他的《太阳下的风景》和《这些忧郁的碎屑》。三本书都是写人,平实的口吻、幽默的语言,叙述他记忆中那些值得入书的人。人的背景、人的经历、人的结局。当我把书中一个个的人串起时,才发现黄先生打开的是一轴历史画卷,风轻云淡下的波澜壮阔,诙谐幽默中的惊心动魄。
      
                                 百岁大师的幽默(上)
     
        读黄先生的书,就像在阅历他那充满乐趣、充满幽默、又有点神奇的人生。他是湘西凤凰土家族人,沈从文的表侄。书中《蜜泪》一文是他自己的回忆录,文中说到他小时候学习美术就读在福建集美学校,集美学校是陈嘉庚先生捐资办的,所以他有幸面朝尊敬的陈嘉庚先生,聆听陈先生那带着浓重的闽南音,在学校大会上对学子们的谆谆教导:“我一辈子艰苦,赚钱办学,要你们做个有学问的老实人。”
        文中还说在泉州,一天,顽皮的他爬上一家大寺院的玉兰树,偷摘漂亮的玉兰花时,被寺院的一位和尚发现,他不敢相信眼前这位看起来又穷又老的和尚会是泓一大师,于是问:“长亭外,古道边... ... 就是你写的?”泓一答道:“曲是外国人作的,词呢,是我作的”。泓一大师的房中,除了桌上的文房四宝,就只有两条长凳架了块木板的床,上面一张草蓆,下面一双草鞋,其他什么都没有,而17岁的黄永玉却与62岁的泓一大师在这里有了一个多月的神缘,他们说字,说画,奇迹般的成了忘年交。他请求泓一大师给他写幅字,泓一大师答应给他写一个条幅,并叮嘱他四天以内一定来取。年少的他不知其中深有玄机,一时贪玩,和朋友外出去了,一个星期后他去取时,只见泓一大师侧卧在那张简陋的木板床上,静静的登仙了。桌上有一个条幅是泓一大师给他的,上面写的是“不为自己得安乐,但愿世人得离苦 一一 一音”,这金玉良言是大师留给他的永别赠言。

      黄永玉先生的文章立体画面感强,一个个情节就像是一幅幅漫画,非常讲究内涵的幽默。在《华君武的漫画想起的拉拉杂杂的事情》一文中他就说到,“幽默感是判断一个伟大民族智慧和气质的尺度,是人类生活和道德的酒曲。”由此可见,幽默感在黄先生心目中的位置很高很重,是他对艺术所持的鲜明观点,并将这种观点始终贯穿在他的文学、漫画、雕刻的系列创作中,他的艺术作品中处处散发着幽默的魅力。
      比如这本《比我老的老头》,光是书名的幽默就能引人起兴。1953年,黄先生从香港来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时,才29岁,非常年轻。而书中写的齐白石、钱钟书、张乐平、丰子恺、林风眠、华君武、李可染,李苦禅、沈从文等等,都是文化艺术界的泰斗、元老级大家,有的是前辈,有的是朋友,有的是同事,但他们都比黄永玉年长,所以当黄先生可称自己为老头时,他们确实是一群比他老的老头。所以书名既是幽默,也是事实。
     
     书中,黄先生常将不同的情绪演化为不同的幽默,比如在《漂亮论》中他这样说自己:“老汉我本人和漂亮这个意思贴不上边。打呱呱堕地以来,从来没人称赞过一次‘你的长相还过得去’的话。鼻子扁,到老还架不上眼镜,加上以为到成年会长得大一点儿的眼睛,八十多岁还保持婴儿时代的尺寸;头发,青年时期有过一段时候弄成长长的分头,脑袋一甩,油亮亮的头发闪电般地挥到脑后去,有的,有过这种光辉时代,只可惜三两年不到就式微了。”
     我想每个人读到这,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幽默的自画像:一张大众化的脸,却勾勒得栩栩如生。一般来说,即使生来容颜平平,也少有人愿意这样寡淡直述自己的长相,而黄先生就是以这种调侃式的幽默说出来,看吧,我就长这样儿。

    《我少年、青年、中年、暮年心中的张乐平》一文中,黄先生写道:“... ...乐平兄一生牵着三毛的小手奔波国土六十多年,洒遍爱心,广结善缘,根深蒂固,增添祖国文化历史光彩,也耗尽了移山心力... ... "几行字,何其生动形象;他用这种寓言式的幽默,把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张乐平和他的三毛放置在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里,这种幽默让张平乐大师在人们心目中的高度愈加挺拔,也愈加温馨和亲切。这是艺术,比用堆砌的歌功颂德、比用堆砌的拔高辉煌,高明得多、优秀得多、深刻得多。黄先生熟练的文字技巧,把他心目中的张乐平大师和小三毛,幽默的送进了读者的内心世界。

                                  百岁大师的幽默(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