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黄河文明助力
(2023-11-01 22:57:34)为黄河文明助力
余显斌
大家好!
今天,这里高朋满座,翰墨生风。
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主办方举办了“济南情·黄河魂”征文活动,感谢评委将特等奖授予我,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参加这次颁奖,更感谢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陈崎嵘主任为我颁奖。谢谢。
齐鲁大地,大师辈出,名家林立。俗语说,棋逢高手下,只有和高手切磋,才会提高自己。
在这里,我首先要谈谈什么是黄河魂。我个人认为,黄河魂,是黄河文明精髓,是缘黄河流域形成的风俗、习惯、文化,包括历史、文学等。
说到黄河文明,就不得不谈到陕西和山东的关系。陕西和山东空间距离很远,我坐了五个多小时高铁,才来到这儿。可是,在文化上,陕西和山东血脉相通,血肉相连。炎黄崛起于岐山,周朝兴起于岐山,黄河文明因而也诞生在陕西。可是,那只是源头,如果没有齐鲁文化加入,这条文明之水就会干涸,消失。齐鲁大地以姜尚的武德文化补充黄河文明。随后,走出孔子、孟子,用儒家文化,给黄河文明输入新鲜血液,使这条文化之水一派汪洋,流淌至今,并流淌到永远。当然,其间时时有前贤,有文化补充。这次,济南举办此次征文活动,就是对黄河文明的一种助力,一种补充,其作用很大。
首先,这样的征文,能让我们回望文化的根,文化的故园。红尘激荡,物欲横流,很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都被物欲冲毁,崩塌。回望我们文化的根,知道我们传统文化曾推崇些什么,张扬些什么,对我们有教育意义,有洗涤作用,能够呼唤我们的文化自信。
其次,这样的征文,能让我们坚守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本。今天,我们的文化面临着被同化的危险。我们小城的孩子,女孩叫丹妮,男孩叫彼得,类似的例子很多。有人说,这没啥,没影响。是的,放在十年百年内,可能没影响;放在千年内呢,难说。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很了不起的民族,一个是鲜卑,建立北魏,横扫欧亚,一个是契丹,雄健无敌,建立大辽。可后来都汉化,消失。这当然是好的,是民族融合。但是,如果我们全国人都彼得丹妮,都用英语交谈,都耸肩说话,一千年后,我们文化就不再是孔子的文化,不再是孟子的文化,我们几千年文明,将会和其他三种古文明一样,消失无踪。
再次,这样的征文也增强了民族团结。中国地缘博大,民族众多,各民族能拥抱一起,融合成中华民族,不是依靠战争,是文化。大家有了文化认同,价值观认同,相互来往,生活一起,融合一起。今天,无论我们身处何方,在天涯海角,谈起黄河文明,谈起唐诗宋词,都会相视一笑,知道我们是同胞,是兄弟。
最后,这样的征文,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起着很好推广作用。我在《顾一眼》中,要歌颂的就是一种仁义、宽厚,带着儒商人格的文化。这,是我们传统的黄河文明一直推崇的,赞扬的。
希望这样的征文活动继续举办,越办越好。
希望我们的黄河文明,永远不会变成古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古印度河文明。
济南,用征文的形式,将黄河文明镌刻在我们灵魂深处。
这种做法很好!
在这里,我再次表示谢谢!
非常感谢!
余显斌,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山阳中学3楼1号;邮编:726400;电话:13689143798
本文为“济南情.黄河魂”征文获奖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