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3/mw690/001OUoiigy6DMBNRP9q5c&690
扬州《徐园碑记》
吴恩棠
撰 汪桂林
书
扬州名胜城西北称最。按《画舫录》:虹桥迤北,旧为“长隄春柳”,隄上有“韩醉白园”。韩园比邻则桃花坞,郑氏於桃花冣中构园,门在河曲中处,沧()以后,风流歇绝,诗坛酒社,倏焉蔓草。吾侪好事,凭弔烟水,瓣香冶春。春秋佳日,集饮邨舎,买鱼烧筍,觞咏竟夕。我生也晚,流连图志,某邱某壑,尚能摭拾旧闻,粗述大概。后起宅俊鲜有知其旧名者。地运盛废,理有固然,无足深怪。至于亭沼爵位,林木名节,丹青炤人,湖山有光,地灵人杰,亦自有说。
吾扬自洪杨乱后,休养生息将数十载,风尚文靡,民不知兵。宣统辛亥,武汉义师响应全国。九月十七日,突有孙天生者,挟驻扬“定字营”变兵,掠运库,纵狱囚,居民大恐,不知所措。急电京口,乞援於徐公怀礼。十八日徐公来,被拥为军政分府。旋下令捕劫库匪,生擒孙天生,乱遂定。江淮草木知名,嚮风马首既东,所至欢跃。时苏浙诸军会攻金陵,公谋夺浦口,断金陵之后。私计浦口有失必扰天六。天六不保,行祸吾扬。迺星夜往攻浦口,亲冒矢石,督战甚力。金陵克复,联军推公为“江北北伐总司令”。旋南北统一,共和告成。以公统第二军。嗣以饷绌,改编成一师,兼护军一营。讲武余暇,审定金石,鉴别精微,()欲室中图书彝鼎,古香溢座,彬彬有儒将风。顾韩范威重,惮极生忌,彭歙功高,祸来无端。民国二年春,南北风潮激烈,奸谋谲诡,杀机潜伏,大星陨地乃惊,一军吁可哀已。溯义旗初起,奸人乘机煽乱,东南半壁,糜烂相寻。吾扬当孙匪之扰,大局危如累卵。其从容坐镇,使吾扬人生命财产得无毫末之损者,谁之赐与?盛德大业允宜不朽。
张君锦湖、方君维新、杨君少彭、马君伯良皆公旧部,累功至中将。思所以报公,拟于扬州谋建祠园以为纪念。首先集银币三千元,合词籲前都督张公,转请中央补助。前大总统许之给帑万元,俾资建筑。典至隆也。方君泽山、许君云浦、金君树滋、杨君丙炎曩以殚力,筹饷有功,徐军商请担任监造,而以吴君次皋总其成焉。吴君於徐公以平原故人,作将军揖客,公长第二军时官高等顾问,军事多所赞畵,以为今兹建筑首重择地。锦官翠柏以丞相祠而永春,岳庙灵旗并西子湖而千古。几经相度,而始于小金山之对岸得地九亩,余在旧日韩园桃花坞之间,其河曲处有邨曰“锺庄”,养鱼种竹,食息於兹,以长养其子女者有年矣。称其屋之直使迁之,而此九亩余之旷土,遂一空其隅,欲鸠工疕村,缭以周垣,面东则朱门临水,门内南嚮建享堂三楹,中议上将徐公位,祔祀攻宁死难诸将士。西南有门为圆形,榜曰“徐园”。西北建厅事二,迴廊蜿蜒衔接一气。有花木、竹石、池沼之胜。当其缔造伊始,工拙而惰,靡金旷时,经营及丰,款绌不继,匠石辍斤,将亏一篑。公夫人孙阆仙女士闻而叹曰:“今日之事,凡我夫子、袍泽、同侪、车笠、旧交,莫不崇德报功,输金负土,其家之人弟坐观厥成而已,在天之灵能其无怨恫乎?”乃易簪珥,得二千元为助。复由吴方许诸君丐於淮鹾各商,又共得万余元。杨君丙炎躬任其劳,亲为监督,以周甲老翁日徒步往来,工次侵晨而出,戴星月而返,一花一石位置不称意,往往画船萧皷络绎归去,犹见翁指挥,夕阳人影间如是者阅一寒暑。暇乃拾其所遗木头竹屑,为制园中陈设。器略备不足,又取诸其家所有者以益之。沿岸筑高隄、种桃柳,殆遍湖桥、烟雨、长隄、柳色顿复旧观,邦人游宴咸集於是。是役也,经始于乙卯,落成於丁巳,计费银元三万。有奇碑亭翼然。执事者将刊石以垂久远,余为之记其始末,并详考地址,以告来者,度亦好古之士所乐闻与!
中华民国六年
月
仪征 吴恩棠 撰
仪征 汪桂林
书
雄州 达荃谷甫
镌
加上: 武汉游客 林中杉 识碑断句 (如有误释,请识者不吝赐教)
(
)内空缺为碑中字迹模糊不能辨识者
此碑大意:
第一段描写徐园所处位置,为扬州城西北的风景名胜之地。曾经的虹桥一带,为扬州的文人雅士汇聚于冶春后社吟诗作画的地方,近邻扬州二十景之一“长堤春柳”、旧时名园“韩醉白园”,此地曾为风景名胜桃花坞的旧址。
第二段主要写徐公怀礼(即徐宝山,徐老虎)的丰功伟绩。
“吾扬自洪杨乱后,休养生息将数十载”——指的是洪秀全杨秀清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扬州当地人民休养生息几十年无战事。推翻清廷的武昌辛亥起义爆发以后,扬州当地的一位名叫“孙天生”的挟清军“定字营”变兵在扬州烧杀抢掠作乱,当地人民惊恐不已。全赖当地人民推举的徐公领兵来扬州平定叛乱,使当地人民免受生灵涂炭。这一段事情发生的时间记述为“九月十七日”且为辛亥武昌起义爆发以后,而武昌起义为“十月十日”,据此推断应为"辛亥"的后一年"一九一二年"。随后的会同“苏浙诸军会攻金陵”,夺取浦口,断金陵的后路,会师金陵,实在是功勋卓著,有辛亥元勋之大功。
这一段中也记述了他的死因:因他的功高而遭人妒忌,死于奸人作乱阴谋暗杀。
第三段写的是建园的艰难过程。
几位旧部下因感念徐公的功德,自发集资三千元,又向中央政府申请,袁大总统亲自批给一万元,中途因“款绌不继”没钱了,以致“工匠辍金”,不干活了。多亏徐公遗孀吴阆仙拿出自己的首饰簪戒变卖了二千元,并号召扬州的士民“崇德报功,输金负土”,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又向扬州盐商多方筹资万余元,总计三万元建成此园。
其中记录了几位建园功臣,张方杨马四位动议,方许金杨四位筹建筹款,吴次皋主持,还有一位叫“杨丙炎”的工匠老伯,为建园最卖力,每天工地上最早一个到,最迟一个走。如此历经三载始建成真是不易。
这个徐园除了祭祀徐公,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祭祀攻打金陵时牺牲了的诸位将士。
其实,园主徐宝山在历史上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曾是一个被清廷通缉抓捕而后逃脱的囚犯,后混迹江湖,聚啸绿林,在扬州一带也干过不少坏事。在辛亥革命的大洪流中,他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清革命,虽有功劳,也有投机成分在内。后转身投靠袁世凯,遭到革命军势力的报复暗杀。所以袁大总统才会在民国初年财政极度紧张时还拨款一万元修建徐园祠堂的。
本人也算碑中所记的“好古之士”,竟将碑文翻拍、转录与此。我特在网上搜索,未见有《徐园碑记》全文公之于众。我今贡献于此,供其他“好古”者欣赏。
读完此文,《徐园碑记》全文充满了溢美之词。我想:徐宝山死于民国二年(1913年),徐园建成于民国六年(1917年),人都死了几年了,还在为他歌功颂德,这些部下们就算拍马屁也该在身前拍啊,身后再拍也得不到任何好处了。唉!那时的人啊,太实诚。若换在当今,还找得到这种人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