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近期微博

(2011-03-30 20:54:42)
标签:

杂谈

近日发了几条微博,回头一看,似乎都是在中国古典社会找寻自由宪政的因子。现收集如下:

 

汉武帝时代,在桑弘羊主持下,朝廷实行重商主义的均输、平准与盐铁专卖之策,均输即由官府经营长途运贩业,平准则由官府充任商品批发商,有“平抑物价”意。但效果如何呢?从“文学贤良”的猛烈批评就可以看出来,均输、平准之政导致民间商业凋零,奸吏趁机牟利,物价却未见平抑,“未见准之平也”。

 

汉盐铁专卖,后果很糟糕。来自民间的“文学贤良”说,以前民间煮盐铸铁时,盐与五谷同价,铁器物美价廉,现在官府制造的铁器,质量差不说,还价高,“善恶无所择”,农忙时农家急着用田器,远道赶去购买,却常因官吏不在而买不到铁器。对“文学贤良”的描述,曾吃过计划经济之苦的人应该感同身受吧。

 

相传神农氏“教人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很奇怪,市场这东西应该会自发产生,难道还需要领袖或贤者教导?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太史公说的。有些朋友估计会以为此话是讥讽世风日下。实际上司马迁是在表达对人的自利理性与自由经济的尊重。他说,市场上利来利往,最高明的政府应放任自流,其次是加以引导,其次是教诲之,再其次是运用权力进行整顿,最坏的政府则是与民争利。

 

市场为什么值得信任,因为它是基于每一个人的经验、偏好、有限理性、习惯而自发形成的,看似处处有缺陷,实则精密。计划为什么贻害无穷,因为它是由少数几个人基于理性自负、以冒充「上帝」的角色设计出来的,看似十分精密,实则有致命陷阱。不相信极端理性自负曾经制造了恶果的人,是好了伤疤忘了痛。

 

在先秦,不管是周天子与诸侯之间,还是国君与臣属之间的权力义务关系,都是通过契约(盟誓、约剂)确立起来的。甚至国家与平民之间也出现了盟约,如郑国与商人即世有盟誓,双方约定:商人不谋反,国家不干预市场。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世界上最早的民与国订立的契约。

 

【非为清末新政辩护,只指出几点事实】《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已搭建了一个宪政大框架;资政院与谘议局的宪政结构也已出现;现代法律体系雏形在沈家本时代已建立起来;清末的士绅权力也足以撑起地方自治与社会自治。【点评:新政推出太迟,推行又太仓促,一切已不是清廷所能掌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被侵权
后一篇:儒家与士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