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融资平台整肃】天津:强势整顿

标签:
地方融资平台天津银监局金融办财经 |
分类: 文章 |
2009年,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在大干快上地方融资平台、急速扩充其负债之时,天津已经提前一年介入,开始对投融资平台进行整合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王小波
曾春
海色秀丽的天津,波澜不惊下,正在掀起一场地方融资平台整肃潮。
4月13日下午,天津市副市长崔津渡召集各家融资平台公司举行专门会议。会议决定,市金融办、市银监局、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这三大机构,要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状况分别跟各区县进行对账,把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或者特定目的公司范围界定清楚,并进行对接,这项工作即将展开。
类似的有关地方融资平台的市政府会议已经不计其数。但不同的是,本次会议召开之时,天津150多家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大整合渐近尾音。
完成这场整合天津用了一年多,迄今还在继续。
根据天津市金融办提供的数据,一年前,天津大大小小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约155家,到2009年底,数量缩减为86家;截至4月中旬,降为43家。
“平台公司的数量还会减少。”天津市相关政府部门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在政府的强势推动下,天津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正在“控”与“疏”间,在完成风险控制严堵同时,通过资源、项目和公司的整合,对地方投融资体制进行着局部变革。
对这场整合,崔津渡要求,整合之后的数据必须跟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和银监局对接上,必须得到他们的认可才行。
整合由来
2009年,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在大干快上地方融资平台、急速扩充其负债之时,天津已经提前一年介入,开始对投融资平台进行整合。
已经抬头的融资风险,成为天津提前介入的重要原因。
天津金融办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天津市新增本外币各项贷款3464亿元,同比增长47%,大大高于全国增速,排名位居全国前列。
相关政府人士说:“天津增幅大,引起了上面的重视。”
与此同时,天津银监局在工作检查中发现的融资平台风险问题,让市政府在关注当地信贷风险的同时,更着重关注地方融资平台问题。
2009年3月,银监会要求天津银监局作为主查局检查农业银行总行新发放贷款(时间从2008年10月~2009年2月)情况,检查发现,农行与15个省市自治区签订了授信协议,而授信对象大部分是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检查小组将该情况以《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隐忧重重》,上报银监会高层。
这份沉甸甸的报告,在引起银监会的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得到了天津市政府的重视。
天津市银监局相关人士透露,从2009年3月份开始,当地融资平台风险问题被关注。在银监会展开检查的同时,天津银监局也在展开相关检查。当时两路人马同时进驻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一路人马负责检查总行,一路人马在天津展开检查。随后天津组织专门检查组,对当地比较大的融资平台公司进行了专项检查。
检查结果不容乐观:一是,项目建设的手续不完备,不少项目是边报批、边融资,甚至已经开工的也不少;二是,担心政策有变,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提前融资,但是融入的资金用不出去,于是只好将贷款存入银行。
但对于地方融资平台到底有多少风险,由于下面城投公司枝系复杂,给调查带来了难度。
记者看到的一份整合前的天津融资平台公司架构图显示,如蛛网般层层叠叠的多层级股权,让人眼花缭乱,很难分清公司之间的关系。对此,相关人士说:“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经过多轮检查,天津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负债状况有了大致轮廓。
2010年2月25日,天津市副市长崔津渡在财政部召开的“地方政府债务和融资管理座谈会”上说:截止2009年底,天津市投融资公司总数为86家,注册资本金总计2088.6亿元,总资产8537.4亿元,总负债5008.7亿元,资产负债率58.67%。其中,银行贷款3693亿元。
这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在天津市金融机构去年的天量信贷情况下,地方投融资公司的贷款余额占据了全市贷款余额的33%,其中2009年新增贷款1704亿元,占了全市新增贷款的49%,几近半壁江山。
在几无约束的信贷放量增长中,地方投融资公司犹如一个巨大的吸盘,将大部分资金收入囊中,信贷集中度问题越发突出。
记者了解到,在2009年天津的1704亿元新增城投公司信贷中,仅城投集团一家就占了约1100亿元。
天津市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士告诉本刊记者,市级大公司占用政府资源多,15家市级融资公司,占了全部融资公司注册资本金的60%以上,众多区县的公司2009年的间接融资只有400亿元。
整合路径
清理整合地方投融资平台,已经成为现实选择。
天津市金融办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天津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已展开政府投融资平台整合重组和风险防控工作,这项工作在2009年开始加速。
2009年9月,天津市政府下发了《天津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开发企业发展和风险防控规定》(第21号令),强化了对投资建设运营、内部风险防控、贷款借、用、管、还等监管,并开始对城投公司进行大面积清理。
上述规定对城投公司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定义:本市行政区内主要从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开发的企业。包括:土地整理公司(中心)、投资公司、建设开发公司、项目管理公司、各经济功能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开发公司。
这些公司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出资来源主要是政府用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开发的预算支出、行政性收费、土地出让金和其他现金、实物等。
但随着清理的启动,问题很快浮出。首要的就是,由于上述定义颇为粗疏,导致下面口径不一。天津市相关政府人士介绍,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地方金融办等,都有各自的统计口径,各个口径大小不一。
由于没有统一口径,对整合主体界定不清,监管范围难以确定,且基层与中央数据无法统一。
为统一口径,天津绞尽脑汁后,独创新名:特定目的公司。
2009年11月17日,天津市政府下发《关于印发天津市特定目的公司持续发展和严格监管的意见的通知》,该通知将政府融资平台类公司统一归名为:特定目的公司。并给出定义:以政府出资和资源为基础,以市场化方式运作,承担城乡和经济功能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任务的公司。
同时,为了利于开展工作,天津统一展开对特定目的公司的认证制度,由市金融服务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审核,市政府批准认定。
另外,天津市规定,特定目的公司由市金融办牵头负责日常监管,市发改委牵头负责项目整合和投资监管,市财政局负责资源整合和资金监管等。
依据该办法,天津市从2009年12月开始,围绕“整合资源、整合项目、整合公司”这三大内容,展开了特定目的公司的整合大潮。
所谓整合资源,意在盘活地方资源,充实特定目的公司资本资产结构。这种整合主要包括政府可用于投资建设的三类资源,即基础设施建设预算支出、基础设施建设行政性收费收入以及政府土地出让金净收益。
整合项目,即对每个项目分析、调研的基础上,分为两大类:经营性项目以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收益,而非经营性项目以政府采购等方式实现收益。
整合公司,是取消多级公司体制,形成原则上最多两级的架构。在对资质差的公司整合过程中,如果其资产负债率过高,最直接的方式对其进行扩充资产规模,降低资产负债率。如将其拥有的土地资源进行整理规划,让其进行多方位开发,然后将该部分内容注入公司,通过评估增值,以充实资本金。
按照规定,整合后的特定目的公司信贷资金实行“借用管还”的运行机制,即借款人、用款人、管钱人、还款人均为同一家企业法人,并保证信息透明,资本金到位,还款来源明晰可靠。
在整合过程中,为了建立有效的风险约束机制,天津市政府于2009年11月27日下发了《特定目的公司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特定目的公司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按照上述规定,特定目的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不得超过70%。
启动多元化融资
按照天津市的规划,2010年天津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20%。以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06亿元计算,2010年的规模约为6000多亿元。快速发展与资金缺口成为短期内的持续难题。
崔津渡曾在公开发言中指出,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发展战略面临的建设资金紧缺矛盾非常突出。另外,由于区县经济实力不强,民营经济发展不快,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的任务仍然繁重。
而这些沉重的融资负担,相当大部分落在了政府平台公司头上。
天津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士告诉记者:“政府出资的这类公司没有名,没有利,只是为了解决当期财力不足。”
目前天津市级政府平台公司有15家,主要包括:城投集团,为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161亿元,拥有4家全资子公司:天津市海河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天津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城市道路管网配套建设投资公司、天津市环境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渤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主事产业结构调整和结构升级,及国有工业资产的组合;南水北调水源公司,主要解决天津市缺水问题,水源工程;新金融投资有限公司,主要为了打造金融聚集地,于家堡金融中心;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主要业务为建设天津中新生态城项目;保障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主要为解决保障房建设问题;子牙循环经济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主要为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设立,为国家试点公司;等等。
上述人士认为:“在短期内,尽管城投公司面临很多问题,但依然必须发展城投公司,这个过程是一定要经历的。”
按照天津市的财政收入,去年天津财政收入1800亿元,除去1000亿元上交中央,留存的只有800亿元,加上其他收入补充后,可控财力可以达到1200亿元。而按照金融办对“特定目的公司”的测算,去年还款大概有500多亿元,而银监局的测算是超过500亿元。
虽然地方财政尚能负担,但压力不小。在此情况下,启动多元化融资,成为市政府一直倡导的主基调。
在天津市2009年下发的第21号令中,即规定:城投公司应当增加现金流和净收益,提高间接融资能力,努力发展直接融资,争取公司发行上市。
目前,按照人民银行对融资平台的广义界定,天津的部分融资平台已经是上市公司,如泰达股份、天津港等。
除了上市、银行信贷外,直接融资等多元化融资渠道已经开启。作为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改革的试验田,天津获得了保险资金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迄今,这方面的累计投资已经达到200亿元。
另外,天津已经由政府推动,启动多元化融资建设。目前已经锁定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机构、创新型交易市场、融资租赁公司、保理公司、基金公司、各类产业基金等七类融资渠道,希望今年8月份基本打造完成。
正是借助了多元化的融资,目前城投集团的融资成本已经降到年息2.2%的水平,基本与同期存款利率相仿。
“天津的一个原则是,债务风险不能上行,就是说区县一级的债务不能上升到市级,不能由上级来承担。”天津金融办的人士指出。
待解难题
随着天津城投公司整合近尾,在数量成倍缩减的同时,诸多问题得以理清,但新的问题也在浮现。
4月13日,在天津市政府投资平台公司整合工作会上,市金融办副主任杜强指出,今年1月5日、2月20日,分别让平台公司报送了相关材料,但是仍发现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区县未严格按照只设1家一级公司的整合原则进行规范整合;公司基础数据缺失、前后不符、计算有误;项目分类不清;土地成本计价方法有误。
另外,公司资本金规模小、项目还款来源不清、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并没有随着整合近完,而得以解决。
这些问题的悬而未决将在今年趋紧的信贷形势下更加突出。记者获悉,新增的向城投公司的信贷已经暂停,而按照项目发放贷款。
根据天津市金融办数据,2010年前三个月,天津的信贷随着全国的回落迅速下滑。截至3月末,天津各项贷款累计新增772亿元,同比少增776亿元。
杜强认为,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调整信贷结构、控制信贷风险的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这对于平台公司下一步扩大融资规模、使用多种融资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融资收紧,信贷风险再次成为当地各方关注焦点。
“目前隐隐约约有风险,但是不敢确定有哪些,还有待进一步调查。全年的检查工作安排已经做好。一年之后,对平台公司的问题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天津市金融办人士说。
另一位天津银监局的人士则指出:“目前很多贷款没有到还款期,在银行五级分类里面其风险还体现不出来。”
正是鉴于这样的未卜风险,银监局已经开始着手第二轮风险排查。
在按照银监会要求对地方融资平台信贷进行拆包检查的同时,天津银监局正准备进行现场检查。而为了做到专业监控风险,天津银监局已经打破以前按金融机构类型的组织架构划分方式,而改为按照不同贷款性质划分,如平台公司将由统一处室监管。
风险排查的工作仍在进行,天津的愿望很单一。
“地区的金融环境受损,不是一朝一夕能重建的,但破坏很容易。如果坏了,代价就大了。”天津金融办的一位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