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铸书魂——读著名诗人晓雪的书法作品

标签:
文化艺术晓雪诗人书画 |
诗情画意铸书魂
——读著名诗人晓雪的书法作品
http://s3/mw690/001OSEVNzy76p81E5ZE12&690著名诗人晓雪(原名杨文翰)先生的书法作品,我是在东西方艺术家协会主席娄德平的寓所见到的。2015年元旦前夕,我去娄德平先生家中拜访,碰巧看到了晓雪先生为其书写的两件墨宝。说心里话,当时并不知道晓雪是何许人也(因为晓雪这个名字使用者众多,男女老少、名人和普通百姓皆有,其重叠率极高)。只是觉得两件书法作品很入眼缘,颇有韵味,便与身为书画家的娄德平先生聊了起来。
娄德平先生告诉我:晓雪先生是当代著名诗人、作家。曾担任云南省文联副主席兼党组副书记、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全委会委员、名誉委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云南南社研究会会长等职务。虽然未曾谋面,但娄德平先生的介绍,令我对晓雪这个诗意的名字瞬间感到亲切起来。作为中国诗歌学会的会员,我知道诗歌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成员中就有一位叫晓雪的副会长,亦知道晓雪先生现在是中国诗歌学会的名誉会长。对于当代诗歌爱好者来说,晓雪不仅是一个响亮的名字,更是一个有影响的名字。
http://s12/mw690/001OSEVNzy76p856sorbb&690之后的一切都是那样的顺理成章。喜欢书画艺术的我,见到了心仪的作品,那兴奋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有感而发是我多年来的一种习惯,我的内心萌发出要写一写这位传奇艺术家的欲望。好在我的想法不仅得到了娄德平先生的认可,且经娄先生与晓雪先生联络后亦得到了回应,我满怀信心的拿起了笔。然而当我真的动起笔来,竟有些莫名的忐忑。毕竟是为一位常年与文字打交道,文化底蕴极深,在文学艺术界享有盛誉,德高望重的著名作家和诗人写东西,内心深处总免不了会有班门弄斧的感觉。
一开始,如何对晓雪先生定位就困扰了我。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书画家、领导干部,这些令人羡慕和敬仰的称谓,对他来说哪一项都是名副其实的。尚若孤立的定位于其中的任何一项,都必定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因为晓雪先生厚重的文化底蕴、渊博的学识以及宽泛的人生阅历,都令他的人生富有传奇色彩。而他的多才多艺则令他在不同角色的转换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我想对晓雪先生的定位应该是多层面的。
首先晓雪先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领导者;在担任云南省文联副主席、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云南南社研究会会长以及中国作协理事、全委会委员、名誉委员等职务时,凭借着厚重的专业素质和领导才能,在任时成绩显著,口碑极佳。为所在岗位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其次,晓雪先生是一位作家。他撰写出版的《生活的牧歌》、《新诗的春天》、《诗的美学》、《面向新时代》、《诗美的采撷》、《诗美断想》、《雪与雕梅》、《无味之味》、《情思绵绵》、《梦绕苍山洱海》等诗论集、散文集以及大量的散文随笔,文笔流畅,层次清晰,意境清远,有如行云流水。尤其对诗歌作品的品评和对诗歌理论的探索,文字优美细腻,视点独到新颖;内涵丰富,哲理严谨。在文坛享有盛誉。
晓雪先生同时还是一位诗人。凭借已经出版的诗集《祖国的春天》、《采花节》、《苍山洱海》、《晓雪诗选》、《晓雪爱情诗选》、《爱》、《绿叶之歌》、《永远的微笑》等。晓雪先生奠定了自己在中国诗坛的地位。他的诗以歌颂祖国以及他赖以生活的苍山洱海为主,颂扬和赞美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民族团结。他的诗朴实无华,有一种来自民歌的淳朴和晓畅,韵律十足,朗朗上口。与当今那些晦涩难懂、毫无韵律美感的所谓新诗形成鲜明的对照。
http://s2/mw690/001OSEVNzy76p8c8IKJc1&690当然,我最终要说的是,晓雪先生还是一位有实力的书画家。因为这是我撰写本文的重点所在。晓雪先生的书法作品就如他的为人一样,不张扬、不造作、不媚俗。他的书法字体圆润、笔力苍劲、古朴大气、浑厚拙朴,通篇蕴含着行云流水般的潇洒飘逸之感。透过晓雪先生的书法不难看出,他所书写的是一种健康自然的心情,是他人生的的历练和感悟;读他的书法,总会令人产生出诗情画意般的美感,就如同是沉浸在他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之中。
http://s5/mw690/001OSEVNzy76p9jKHSAc4&690说晓雪先生的书法融入了诗情和画意是恰如其分的。不仅仅因为他是文人,骨子里、血液中流淌的激情成就了他的艺术。作为白族人民哺育成长起来的民族诗人,他的身上具有一种独特的民族气质,为自己的故乡放歌,书写自己的人生体验也就成了他诗作的应有之义,也为他自幼喜爱的书画艺术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养分。我喜欢晓雪先生的书法作品。他的每幅作品都写得飘逸、洒脱,如他的诗歌一样,其作品始终洋溢着一片明朗。晓雪先生把一生的阅历,以及对美的追求,都融进他的艺术创作。正如他自己所说:“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创造,创造诗、创造美,用自己的心灵和智慧,创造一个时代所需要的独放异彩的艺术世界。”他的书法,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生成的。
关于中国书法,晓雪先生的领悟是透彻的,也是深层次的。我在他为周宏兴书法所作的序中看到过这样一段文字:“诗是心声,书为心画。如果说,诗是文学中的文学,是文学的最高境界,那么,书——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就是艺术中的艺术,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晓雪先生认为:书法作品是书家思想意识、情感、德行、品藻的直接反映。古人之所以把书法称为“心画”。是因为书法是心灵的艺术,书法作品是书法家心性的反应和宣泄;一个优秀的书法家,他写字不仅仅是用手在写,而且是用心在写。
众所周知,书法作品中的笔墨线条,是书者情感的倾诉,心性的抒发,怀抱的展示。正是因为书法家的作品融入了个人的喜怒哀乐,才形成了其个人独有的魅力,写出的作品也才会有个性,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风格。而这也正是中国书法独有的美学特征。严格意义上讲,晓雪先生的书画作品应该归类于文人书画。他的作品笔触细腻,布局严谨,流畅的笔墨线条把其内心丰富的情感袒露在我们的视线内。透过晓雪先生的墨迹不难发现,融入了诸多艺术元素的晓雪书法,不仅笔墨韵味更足,艺术特色也更加浓郁。那种诗情画意的完美结合,散发着雅致,蕴含着激情,不光能给人以美感,且更能夺人眼球,有一种吸人魂魄的超强艺术魅力。
如果从纯粹职业的角度,我想书法艺术对于晓雪先生来说,也许算不上是专业,相对于领导干部的身份以及作家和诗人的头衔,书法在他只能算是业余爱好。尽管如此,晓雪先生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认知并不业余。我读过他的一些书画评论文章,亦看过他为一些书画家作的序,这些文章理论丰富,论点严谨,既深入浅出,又通俗易懂。坦率讲,晓雪先生的艺术底蕴是丰厚的、扎实的。即便不是专业书法家,但不论从理论的层面,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晓雪先生都算得上是一位有个性、有建树,拥有自身风格的书法家。他的作品是他独有的韵律、节奏和艺术语言。
除书法外,晓雪先生偶尔亦会有画作问世,他的画构图简洁明快,内涵丰富深邃。作者以其独有的笔墨语言牵引着读者的视线,挑动着观赏者的神经,喜怒哀乐,共振同鸣。创作中的晓雪先生善于把自己的感情和感性化合其间,追求一种富于个性色彩的自然美、质朴美和节奏美。而“爱”是始终追随在他左右的心灵密码。他曾这样说过:“因为爱,我才写诗。我的诗,写我的爱。我的诗,就是我的爱。我老了,我的爱不老。我死了,我的爱活着。”写诗如此,写字作画又何曾不是这样?我坚信,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把“诗心”等同于“爱心”的人,他的人生一定是灿烂而又浪漫的。得益于这充满爱心的浪漫人生,晓雪先生笔下的墨迹也定会充满着诗情与画意。
就在我的文章接近完成之际,我收到了晓雪先生通过娄德平先生转来的两件书法作品。一件是他的自述诗:“一生追求真善美,从小爱好诗书画;幸喜八十身犹健,走笔行吟气浩然。”另一件是抄录书画大师李苦禅的名句:“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这两件作品,一件是他人生的写照,另一件则是他推崇的艺术观。令我钦佩的是一位年过八旬的老者,其笔墨功力仍如此遒劲、醇厚。洒脱的笔法,流畅的线条,真的像他诗中所说“走笔行吟气浩然”。
冷传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