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好几位画家都以“最后的晚餐”为题作了画,但以意大利画家达文西(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
AD)画的《最后的晚餐》最出名。这幅画是达文西於1495-1498年间画在意大利米兰的圣玛丽亚.格拉起修道院食堂里的一幅壁画,被列为世界十二名画之一。
但是,邱恩处认为,按照犹太人逾越节筵席的惯例,达文西的《最后的晚餐》这幅画,起码有三大错误!“第一,耶稣时代犹太人在逾越节筵席所用的是U字形的矮台,而不是画中的长高餐桌。第二,耶稣时代犹太人享用逾越节筵,是横卧在台外边的褥垫上,头向台边,以左手托腮,右手取食,而不是像画中有座椅的。第三,画中主耶稣和门徒座位的安排,不但不合习俗,也显然与福音书所载不符。”
邱恩处认为,最后的晚餐的餐桌和座位排列,见付图:
图中,“主”是主人或家长的座位;“1”至“12”表示尊卑次序:“1”最尊贵,“12”最卑下。邱恩处认为,主耶稣是坐在“主”的位子上;约翰和卖主的犹大分别坐在“1”和“2”的位子上,而彼得则坐在“12”的末位上。U形台的缺口是为了佣人或幼辈为餐台加添食物的方便而设计的。
对此,邱恩处有如下的解释。
按犹太人的惯例,主人或家长坐在面向餐台时右翼的第二席位,这自然是主耶稣的位子(“主”位)。
约翰则坐在最尊贵的右翼的第一个座位上(1号位)。一方面,他是主耶稣最喜爱的门徒;另一方面,这就能解释何以他左手托腮而能“就势靠着耶稣的胸膛”(约13:25)。
卖主的犹大应该是坐在主耶稣的左边(2号位),因此他能同耶稣“蘸手在盘子里”(太26:23;可14:20)。他能坐在这位子上,可能因为他是门徒中管钱的(约12:6,13:29),较受人尊敬;但更可能是主的刻意安排,要犹大知道主重视他,也借此最后机会劝告他,希冀他悔改回头。
至于彼得坐在末位(12号位),邱恩处猜测,是出于彼得自己的意思。一方面,他和约翰分坐餐台的两边,都便于为餐台补充食物;另一方面,彼得不坐首位、而坐末位,是自表谦卑。他一定记得主的教导:
你被请去赴婚礼的筵席,不要坐在首位上;恐怕有比你尊贵的客,被他请来;那请你们的人前来对你说:“让座给这一位罢。”你就羞羞惭惭的退到末位上去了。你被请的时候,就去坐在末位上,好叫那请你的人来,对你说:“朋友!请上坐。”那时你在同席的人面前,就有光彩了。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路14:8-11)
逾越节的筵席,既是国庆的筵席,也是家庭敬拜真神的聚会,所以在吃喝前要行洗脚的洁净礼,由仆人,或辈分最低、年纪最轻的人替大家洗脚。若按座席的次序,坐在末位的彼得理应为大家洗脚。可彼得迟迟不动。他正等着主耶稣叫他坐上座呢!这样,最年轻的约翰就将被挪到末位,并替大家洗脚。但主耶稣没有叫他坐上座,最年轻的约翰也稳坐上座,按兵不动。在这无声的僵持中,主耶稣见没有人愿意谦卑自己,祂“就离席站起来,脱了衣服,拿一条毛巾束腰。随后把水倒在盆里,就洗门徒的脚,并用自己所束的毛巾搽干”(约13:4-5)。最后轮到洗彼得的脚,彼得不好意思起来,说:“主阿!祢洗我的脚么?”“祢永不可洗我的脚。”(约13:6,8)
以上虽仅仅是推测,但似乎蛮符合《圣经》的记载和情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