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Time 100和市值的power law

(2010-04-08 23:42:34)
标签:

财经

投资策略

power

law

赢家通吃

分类: 思维模式

此文是写给英文人(儿子的说法,哈哈)看的,翻成中文又有删节,会有些拗口,各位原谅。

经验怀疑主义者(skeptical and empirical in a philosophical sense)对任何主义,理论的开放态度但同时保持强烈怀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此类人的标志。可惜的是,这些人的哲学味道太浓,经常挑战一些为大众广为接受的论点(common sense or conventional wisdom),使他们显得书呆子气,偏执和悲观。

悲观

悲观和乐观为对应形容词。但是没有具体的指标和数字来判断什么程度为悲观/乐观,或者过分悲观/乐观。当听到人谈论悲观,第一反应是我们根本不知道他的悲观度量或是感受(perception)和我们自己的是不是一致。永远有这样的危险,悲观因为他是一个看清楚了未来的乐观者!(Pessimist is the optimist who has seen the future)而不明就里的人却被他的悲观表现欺骗。

还有一种广为误导的说法,来自John Templeton爵士:大意为成功的投资人都是乐观的。注意这里的危险逻辑。1.成功的投资人都是乐观和2. 乐观的投资人都是成功的,完全是两回事。不能分清12的区别,则理性,逻辑和冷静在投资中的分量总是被危及。以至于碰到大幅波动时,投资人使用第六感觉(乐观)而不是分析系统(客观)应对问题。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战士更需要机智,象棋大师的标志是对每步棋的弱点判断。乐观在这里没有太大的位置。

如果“悲观”的我们一定要研究某个成功人士的时候,最佳的方式是想象:如果有那么一群人,是不是在概率和赢家通吃的主导下,必然出现某一个人。如果我们能一开始就从那些人中明确的指出谁终将胜出,则可以抛弃概率和悲观。如果不能,则研究个人的特质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敢打赌那些失败者一定也拥有这些品质。

现代社会中的人,如果能从赢家通吃的“悲观”角度看待问题,其实会更有把握。

近来的2001年度time 100有影响力人物评选给了一个生动的例子。(excel数据在补充参考资料里找)赢家通吃意味着资源分配的极度不平衡,但又极度的可琢磨。20/80定律(power law),就是赢家通吃。可是有多少人意识到可以再往前一步,则20%里的那个20%,会占有80%里的80%,即4%占有64%?当然我们可以没完没了穷尽下去。

以下为time 100的统计数据:

  对应人数 总票数 占总票数1百分比 占总票数2百分比 二次方
排名前20% 40 1414196 82%   68%
排名前4% 8 916837   65%  
排名前30% 60 1512598 88%   77%
排名前9% 18 1205846   80%  
排名前40% 80 1575298 92%   84%
排名前16% 32 1354791   86%  
排名前50% 100 1625999 95%   90%
排名前25% 50 1470229   90%  
Notes: 总票数1为200候选人得票数,总票数2为对应排名的得票数

观察1: 排名前20%的人,得到的票数占200候选人总得票数的82%(赢家通吃!)。82%82%68%20%中的20%对应前8位人物,他们总得票数在排名前40名中总得票数比率是多少?65%。和68%几乎一样。数据推到30%9%),40%16%)和50%25%)都是一样。(初始级别在5%10%一线,对于样本的大小,代表性和统计精确的依赖更大)

观察2:得票数看,达到10万级别4人,万级别20人,千级别的109人,仍然符合power law。各位去看看中国富人财富分布,是不是一个德行?

现在的世界,就是这样了。人口分布,城市大小,贪官比率,收入分配,全部是这样的赢家通吃,被power law主宰。一个理解赢家通吃的人,肯定貌似悲观,因为他知道,如果以(任何)资源的主导为标准,成功的定义已经被改写。只有最最最最成功的人(此处省略“最”字50个),才能主导大部分资源,其他都是劳苦大众。

1:用power law去看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市值分布,会发现很多可笑的东西

2:关于价值兄夺路狂奔的统计,好多兄台很不给面子,在如此暗示情况下仍然选价值兄一路哭泣到达终点,哈哈。不过这将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统计,等有空慢慢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再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