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第十五章习题(一)
(2010-01-05 21:45:10)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级会计实务 |
第一大题 :单选题
1、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其暂时性差异是指( )。
A、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B、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C、会计利润与税法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额
D、仅仅是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A、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答案:B
解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差额。
2、某公司2009年12月购入设备一台并投入使用,原值360万元,净残值60万元。税法允许采用年数总和法,折旧年限5年;会计规定采用年限平均法,折旧年限4年。税前会计利润各年均为1000万元,2009年所得税率为25%,2012年所得税率为15%,2012年12月31日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分别是(
)万元。
A、90,72 B、135,120
C、180,144
D、225,240
A、90,72
答案:B
解析:账面价值=360-300/4×3=135万元,计税基础=360-300×(5/15+4/15+3/15)=120万元。
3、某股份有限公司所得税率25%,本期存货跌价准备账面余额130万元,本期销售时结转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0万元,期初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60万元,该存货除计提准备外无其他与税法的差异,因存货的暂时性差异应确认的资产负债表递延所得税本期期末数和本期发生数分别是(
)。
A、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8.25万元(借方) B、递延所得税负债41.5万元,15万元(贷方)
C、递延所得税资产32.5万元,17.5万元(借方)
D、递延所得税负债25万元,0万元(贷方)
A、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8.25万元(借方)
答案:C
解析:期末跌价准备=130万元,存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130×25%=32.5万元,上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60×25%=15万元,本期递延所得税发生数=32.5-15=17.5万元(借方)。
4、某公司2009年1月1日将一项原值1000万元、已经计提折旧200万元的自用房产中止自用转作经营性出租,并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价,2009年1月1日其公允价为1200万元,2009年12月31日其公允价值为1300万元。该房产预计使用20年,已经使用4年,原折旧年限和方法与税法一致,假定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该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该企业上述差异的影响是(
)。
A、递延所得税负债187.5万元,冲减资本公积100万元和计入所得税费用87.5万元 B、递延所得税负债100和所得税费用100万元
C、递延所得税负债137.5万元,冲减资本公积100万元和计入所得税费用37.5万元
D、递延所得税负债137.5万元,冲减资本公积137.5万元
A、递延所得税负债187.5万元,冲减资本公积100万元和计入所得税费用87.5万元
答案:C
解析:账面价值=公允价值=1300万元,计税基础=1000/20×15=750(万元)。初始确认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40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后续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150万元影响当期损益,所以会计处理应为:借:资本公积
100(400×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00 借:所得税费用 37.5(150×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37.5
5、甲公司2009年初“预计负债”账面金额为200万元(预提产品保修费用),2009年产品销售收入为5000万元,按照2%的比例计提产品保修费用,假设产品保修费用在实际支付时可以抵扣,2009年未发生产品保修费用。则2009年12月31日的暂时性差异为(
)。
A、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00万元 B、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00万元
C、应纳税暂时性差异300万元
D、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0万元
A、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00万元
答案:B
解析:2009年计提产品保修费用=5000×2%=100(万元);负债的账面价值=300(万元);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300-其在未来期间计算应税利润时可予抵扣的金额300=0(万元);负债的账面价值300万元>计税基础0,其差额为300万元,即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6、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下列各事项中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是(
)。
A、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继续上升 B、当期新增一项固定资产,会计上按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均为5年
C、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确认的预计负债,税法规定,该损失于实际发生时可以税前列支
D、因债务担保于当期确认了100万元的预计负债,税法规定,因债务担保发生的损失不得税前列支
A、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继续上升
答案:C
解析:选项A,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选项B,会计折旧小于税法折旧,故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选项D,预计负债账面价值=100万元,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00-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0=100万元,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7、企业因下列事项所确认的递延所得税,不计入利润表所得税费用的是(
)。
A、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B、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减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金额,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C、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增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金额,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D、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增投资性房地产的金额,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A、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答案:A
解析:根据准则规定,如果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亦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递延所得税。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应调增资本公积,由此确认的递延所得税也应调整资本公积。
8、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下列资产、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不确认递延所得税的是(
)。
A、企业持有的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B、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
C、因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初始确认的商誉
D、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确认的预计负债
A、企业持有的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答案:C
解析:根据准则规定,因确认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商誉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会进一步增加商誉的账面价值,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且增加了商誉的账面价值以后可能很快就要计提减值准备,同时商誉账面价值的增加还会进一步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使得递延所得税负债和商誉价值量的变化不断循环。因此,对于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商誉,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准则规定不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9、在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时,下列各项交易或事项不会产生暂时性差异的是(
)。
A、享受税收优惠的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 B、期末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C、超过税法扣除标准的广告费
D、国债利息收入
A、享受税收优惠的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
答案:D
解析:按照税法规定,国债投资在计提应收利息时不纳税,同时在未来收回该项资产时也不需要交税,所以不会导致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增加,应收利息并不产生暂时性差异,但要在当期进行纳税调整。
10、甲公司在开始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之前发生了500万元的筹建费用,在发生时已计入当期损益,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允许在开始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之后5年内分期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假定企业在2008年开始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当期税前扣除了100万元,那么该项费用支出在2008年末的计税基础为(
)万元。
A、0 B、400
C、100
D、500
A、0
答案:B
解析:该项费用支出因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在发生时已计入当期损益,不体现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如果将其视为资产,其账面价值为0。按照税法规定,该费用可以在开始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后分5年分期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在2008年末,则与该笔费用相关的,其于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为400万元,所以计税基础为400万元。
11、甲公司拥有某联营企业30%股权份额,采用权益法核算,该联营企业本期将自用房屋转作经营性出租且以公允价值计价,该房产原值1200万元,已计提折旧200万元,转换日公允价值为1300万元,期末公允价值为1250万元,该联营企业本期购买某公司股票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成本500万元,期末公允价值450万元,假设联营企业所得税率为25%,甲公司所得税率为25%,联营企业上述业务对本期甲公司资本公积的影响是(
)万元。
A、262.5 B、187.5
C、78.75
D、56.25
A、262.5
答案:D
解析:联营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用途转换日计入资本公积300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计入资本公积-50万元,合计250万元,由于联营企业所得税为25%,对甲公司资本公积影响=250×75%×30%=56.25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18.75万元
12、某公司2009年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初始成本为2000万元,12月31日其公允价值为2400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成本1000万元,12月31日公允价值为1300万元,该公司2006年以前没有该类金融资产,则2009年12月31日该企业应确认计入资产负债表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计入利润表的递延所得税费用分别为(
)万元,该公司所得税率为25%。
A、100,100 B、175,75
C、175,100
D、100,75
A、100,100
答案:C
解析: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400×25%=100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300×25%=75万元,合计175万元。其中计入利润表的递延所得税费用为100万元,75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13、企业在2009年至2012年间每年应税收益分别为:-100万元、40万元、20万元、50万元,适用税率始终为25%,假设无其他暂时性差异,且相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以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则该企业2012年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为(
)万元。
A、12.5 B、10
C、2.5
D、5
A、12.5
答案:A
解析:2009年: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贷:所得税费用 25 2010年:借:所得税费用
1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10 2011年:借:所得税费用 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5 2012年:借:所得税费用 1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10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
14、甲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2007年之前所得税税率为33%,从2008年1月1日起所得税税率为25%。2008年初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为40万元,已提跌价准备为2万元(2007年以前计提),固定资产年末账面净值为13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15万元(2007年以前计提),会计与税法上计提折旧的方法与年限均相同。2008年实现利润总额为200万元,本年末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为45万元,已提跌价准备5万元,固定资产年末账面净值为12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20万元。假定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2008年末“所得税费用”为(
)万元。
A、51.36 B、52
C、60
D、58.3
A、51.36
答案:A
解析:①库存商品的年初账面价值为38万元,年初计税基础为40万元,对应的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万元;年末账面价值为40万元,计税基础为45万元,对应的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万元;年初年末对比认定库存商品当年对应的是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万元;
②固定资产的年初账面价值为115万元,年初计税基础为130万元,对应的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5万元;年末账面价值为100万元,计税基础为120万元,对应的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万元,年初年末对比认定固定资产当年对应的是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万元;
③当年的应税所得=200+3+5=208(万元); ④当年应交所得税=208×25%=52(万元);
⑤当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额=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年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5+20)×25%-(2+15)×33%=0.64(万元);
⑥当年所得税费用=52-0.64=51.36(万元)。
15、甲公司2009年实现利润总额500万元,从2008年起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甲公司当年因发生违法经营被罚款5万元,业务招待费超支10万元,国债利息收入30万元,甲公司年初“预计负债——应付产品质量担保费”余额为25万元,当年提取了产品质量担保费15万元,当年支付了6万元的产品质量担保费。甲公司2009年净利润为(
)万元。
A、121.25 B、125
C、330
D、378.75
A、121.25
答案:D
解析:①预计负债的年初账面余额为25万元,计税基础为0,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5万元;年末账面余额=25+15-6=34万元,计税基础为0,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4万元。②当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发生额=34×25%-25×25%=2.25万元。③当年应交所得税额=(500+5+10-30+15-6)×25%=123.5万元。④当年所得税费用=123.5-2.25=121.25万元。
⑤当年净利润=500-121.25=378.75万元。
16、甲公司拥有乙公司60%的表决权股份,能够控制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2007年1月甲公司以1000万元将自产产品一批销售给乙公司,该批产品成本为500万元,至2007年末尚未对外销售。假设甲、乙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25%。税法规定,企业的存货以历史成本作为计税基础。则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应确认(
)。
A、递延所得税资产125 B、递延所得税负债125
C、递延所得税资产75
D、递延所得税负债50
A、递延所得税资产125
答案:A
解析:甲公司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对于与乙公司发生的内部交易抵销如下:借:营业收入 1000
贷:营业成本 500 存货 500
经过上述抵销处理后,该项内部交易中涉及的存货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体现的价值为500万元,其计税基础为1000万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00万元,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25(500×25%) 贷:所得税费用 125
17、甲、乙是母子公司关系,2009年年初,作为母公司的甲公司向其子公司乙公司出售一批存货,实际成本为200万元,内部售价为300万元,2009年末乙公司尚未出售这批存货,期末该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240万元,乙公司计提了60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所得税税率为25%,假设不考虑其他条件,该项内部交易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是( )万元。
A、25 B、15
C、10
D、40
A、25
答案:C
解析:由于内部购销存货而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0-60=40(万元),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40×25%=10(万元)。
1、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下列表述方式正确的内容有(
)。
A、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B、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造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C、通常情况下,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负债的确认和偿还,不会对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
D、企业应交的罚款和滞纳金等,税法规定不能在税前扣除,所以其计税基础为零
A、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答案:ABC
解析: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应交的罚款和滞纳金的计税基础为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予扣除的金额零之间的差额,即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
2、以下情况中因暂时性差异导致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有( )。
A、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税法规定仍需要进行摊销 B、固定资产的会计折旧年限大于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
C、企业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大于其原始成本
D、存货计提跌价准备
A、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税法规定仍需要进行摊销
答案:ABC
解析:B项折旧年限大折旧金额小,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C项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导致递延所得税负债。
3、下列有关暂时性差异正确的表述有(
)。
A、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不同的差额 B、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为零
C、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减少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
D、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A、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不同的差额
答案:ACD
解析: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科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
4、在发生的下列交易或事项中,可能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有( )。
A、企业当年购入并已开始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相同,会计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B、企业当期以免税吸收合并方式购入乙公司,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
C、企业当期购入的无形资产,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进行核算,且当期末经测试和减值
D、企业当期收到客户预付的款项,尚未确认收入,但按照税法规定,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A、企业当年购入并已开始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相同,会计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答案:ABC
解析:选项D,预付账款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5、下列项目中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有( )。
A、因债务担保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 B、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C、对投资性房地产,企业根据期末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进行了调整
D、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A、因债务担保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
答案:BD
解析:选项C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选项A,债务担保事项发生的损失,税法规定不得扣除,不属于暂时性差异。
6、下列有关负债计税基础的判定中,正确的是( )。
A、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三包等原因于当期确认了100万元的预计负债。则该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计税基础为0 B、企业因债务担保确认了预计负债1000万元,则该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1000万元,计税基础也是1000万元
C、企业收到客户的一笔款项80万元,因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会计上作为预收账款反映,但符合税法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该笔款项已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则预收账款的账面价值为80万元,计税基础为0
D、某企业当期确认应支付的职工工资及其他薪金性质支出计200万元,尚未支付。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工资标准可以于当期扣除的部分为170万元。则“应付职工薪酬”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计税基础也是200万元
A、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三包等原因于当期确认了100万元的预计负债。则该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计税基础为0
答案:ABCD
解析:以上说法均正确。
7、下列各项中,使企业利润表“所得税费用”项目金额增加的有( )。
A、确认当期的应交所得税 B、因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C、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而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D、因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而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A、确认当期的应交所得税
答案:AD
解析:选项B,应贷记“所得税费用”;选项C,应借记“资本公积”,不影响所得税费用。
8、按照准则规定,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可能计入的项目有( )。
A、所得税费用 B、预计负债
C、资本公积
D、商誉
A、所得税费用
答案:ACD
解析: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同时,一般情况下计入所得税费用;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中,计入资本公积;在企业合并中,应计入商誉。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B、会计上作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但按照税法规定计税时作为免税合并的情况下,商誉的计税基础为零,其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该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C、除企业合并外的其他交易或事项中,如果该项交易或事项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其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D、企业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当同时满足“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和“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两个条件时,不应当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A、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答案:CD
解析:除所得税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外,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会计上作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但按照税法规定计税时作为免税合并的情况下,商誉的计税基础为零,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准则中规定不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企业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当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但是,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除外:(1)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2)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分别作为非流动资产和和非流动负债在资产负债中列示 B、递延所得税资产大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差额应当作为资产列示
C、递延所得税资产小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差额应当作为资产列示
D、所得税费用应当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
A、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分别作为非流动资产和和非流动负债在资产负债中列示
答案:AD
解析: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分别作为非流动资产和和非流动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也会形成暂时性差异 B、购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后,公允价值持续增加,将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C、在企业合并日,对于企业合并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同时,应调整商誉
D、企业不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折现
A、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也会形成暂时性差异
答案:CD
解析: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不形成暂时性差异;购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后,公允价值持续增加,将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其余选项正确。
12、某公司2007年发生亏损200万元,2007年所得税税率为33%,2008年所得税税率为25%,公司认为在以后年度可以产生足够应纳税所得额抵扣亏损,则2007年该公司应(
)。
A、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50万元 B、增加递延所得税负债66万元
C、增加所得税费用66万元
D、减少所得税费用50万元
A、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50万元
答案:AD
解析:对于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该部分亏损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200×25%=50(万元)。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0 贷:所得税费用 50
第二大题 :多选题 |
前一篇:会计实务第十九章钟
后一篇:会计实务第十五章习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