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辨学》连载

(2010-05-30 12:43:41)
标签:

杂谈

分类: 《思辨学》连载
26.2  微观生态环境


我们知道,动、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生态系统是由动、植物体构成的,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生命体系。如果我们将动、植物构成的生命层称之为宏观的生态体系,那么,我们便应该将细胞构成的动、植物生命层称之为微观的生态体系。
由于宏观生态与微观生态承上启下、相互依存,所以,如果我们人类要想彻底解决生存的问题就不能只注重宏观的生态体系而忽视了微观的生态体系。
解剖就是我们人类对微观生态体系探索的开始。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人类已经从器官、细胞以及组成细胞的分子结构中逐渐地了解到了微观生态体系的结构。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为人类认识生命开辟了新的视野。1865年孟德尔通过观察和分析豌豆杂交试验的结果,提出了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现代遗传学称为基因)的论点,并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从此,以探索生命本质为课题的生命科学诞生了。
生命科学诞生后,人类对生命的认识突飞猛进。在生命科学诞生后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摩尔根发现了染色体与遗传之间的关系,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随着生命科学的蓬勃发展,人类对生命的认识正在逐步地接近本质。
起初,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摆脱疾病的困扰。但是,随着对生命探索的不断深入,一个崭新的世界突然展现在了我们人类的眼前。
于是,1985年美国科学家于率先提出了人类基因组计划。该计划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使人类从本质上全面地认识自我。
计划于1990年正式启动。这一价值30亿美元计划的目标是,为30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从而最终弄清楚每种基因制造的蛋白质及其作用。
经过十年的努力,于

2000626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中国政府和有关科学家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宣布,人类基因组的工作草图已经绘制成功。
我们有理由将人类基因组计划看作是人类继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的又一伟大壮举。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完成人类基因组的精确测序还仅仅是个开始,只有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才使人类从本质上全面地认识自我。而要想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绝非易事,有人将其比作是一部没有字典的‘天书’。
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却是艰难的。
然而,许多人却处于盲目地乐观之中。他们认为:人类已经从认识生物和利用生物的局面,进入到人工改造生物乃至创造新生物的局面。如果人类基因组计划最终能够得以成功,人类生死存亡的命运便从此不再由天来决定了。甚至还有人认为如果人类基因组计划能够成功,人类就可以跟‘上帝’一样伟大了。
如此一来,便使得微观世界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这预示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决不可能一帆风顺。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