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学》连载
(2010-05-14 09:24:5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思辨学》连载 |
第二十一章
美国里德学院德哲学教授马克·比多(Mark Bedau)认为,一个好的生命定义应该能够解决以下问题;
1、边界案例问题。如病毒是不是生命?前化学汤中是不是存在非细胞形态的生命?
2、生命的层次问题。生命概念最高可以应用到哪些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有机体我们都可以毫无疑问地称之为生命,但是像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否也是生命?
3、生命的本质是形式还是物质的问题。一方面,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与碳的有机分子有关。另一方面,生命的本质又好像主要在于过程和性质而不在物质,那么到底谁是根本呢?
4、生命和心灵或智能的关系问题。现实世界中不同的动物它们的智力水平和它们的复杂程度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生命和智能是什么关系?智能必须建立在生命的基础上吗?
以前,这些问题几乎难倒了所有的人。但是现在,这些问题在广义的生命定义面前似乎已经迎刃而解了。
1、边界案例问题。如病毒是不是生命?前化学汤中是不是存在非细胞形态的生命?
答:在生物学界,关于病毒是不是属于生命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主要原因是:(1)以为病毒仅仅是一个没有器官的大分子(核酸),没有新陈代谢;(2)以为病毒只能在宿主体内复制。
显然,这二点不相符合传统的生命定义。因此,根据传统的生命定义,人们有理由认为它不是生命。
但是,如果根据广义的生命定义,病毒属于生命应该是毫无疑问的。理由是:(1)因为,生命的结构可以是无限微观的。所以,不能因为我们看不见就认为它没有器官;(2)病毒对人体的伤害实际上就是它新陈代谢的结果;(3)病毒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也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下生存。虽然,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是病毒离开宿主便不能复制。但是,它必定有一个能够产生和复制自己的出处。如果病毒既不是由宿主产生的,又无法在没有宿主的条件下复制。那么,病毒便不可能成为客观现实。
“前化学汤”是化学进化论的产物。化学进化论认为,“前化学汤”是诞生生命的地方。如果根据这一观点,“前化学汤”中当然不可能存在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但是,这种观点也许应该成为过去的历史。因为,根据广义的生命定义,生命是宇宙中永恒的客观现实,根本不存在起源的问题。因此,所谓的“前化学汤”里毫无疑问地都是非细胞形态的微观生命。
2、生命的层次问题。生命概念最高可以应用到哪些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有机体我们都可以毫无疑问地称之为生命,但是像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否也是生命?
答:根据广义的生命定义:生命是一种相对的结构,彼此之间不可分割。无限微观的生命构成了我们的生命,而我们的生命又属于无限宏观生命的一个部分。无限宏观的生命和无限微观的生命相辅相成地构成了宇宙生命。
此外,生态学家们也认为:生态系统具有发育、繁殖、生长及衰亡等特征,表现为幼年期、发展期与成熟期等阶段,从而产生系统的演替。
由此可见,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不是生命的问题无可争议。
3、生命的本质是形式还是物质的问题。一方面,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与碳的有机分子有关。另一方面,生命的本质又好像主要在于过程和性质而不在物质,那么到底谁是根本呢?
答:生命的本质既不在于形式也不在于物质,而在于无形的、组合性的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与碳的有机分子有关”的观念,实际上是“两个世界”传统观念。而马克·比多的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对“两个世界”的传统观念产生了怀疑。可以说,马克·比多的这一怀疑是对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认为生命的本质应该在于过程和性质而不在物质。
4、生命和心灵或智能的关系问题。现实世界中不同的动物它们的智力水平和它们的复杂程度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生命和智能是什么关系?智能必须建立在生命的基础上吗?
答:如果说所谓的“心灵”指的是生命体的思维活动而不是“灵魂”,“智能”指的是由智慧而产生的“功能”。那么,应当说动物的智力水平不仅与它们的复杂程度相对应,而且还跟它们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相对应。因为,生命结构是“因”,智能是“果”。生态环境是“因”,生命结构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是“果”。
我们知道,每个物种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彼此之间构成了生态环境中的组合性机制,或者说是器官与器官的关系。而每个物种在生态环境中所能发挥的器官功能,则是每个物种专项智力水平的体现。
比如说,肝细胞的器官功能是解毒,胃肠细胞的器官功能是消化,彼此的专项智力水平各有所长。只有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各司其职才能共同维持好生命体系。
因此,物种专项智力水平的高低完全取决于宏观系统所赋予的使命,并且绝不可以超出使命的范围。如果超出,则宏观组合性结构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比如说,生态环境中“羊”负责吃草,“狼”负责吃“羊”。如果“狼”因为吃不到“羊”而学会吃草了,生态便无法平衡了。
关于“智能”的意思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生命的智慧;另一种是人造的系统功能。显然,前者是自然界的产物,而后者则是人类的杰作。但是,至少人类现在的杰作还不能称之为生命,只能算是人类的工具。因为,生命必须是宇宙这个整体中自然产生的,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的组合性结构。
然而,无论如何理解“智能”这两个字,关于智能是否必须建立在生命基础上的问题,答案都应该是肯定的。因为,自然界中凡是自然形成的有形物质都是生命。
我们探讨马克·比多所提出的问题,不仅仅是为了验证广义生命定义的好坏,而是因为马克·比多的疑问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也许能够使我们对“生命”的含义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