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思辨学作者
思辨学作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715
  • 关注人气:2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辨学》连载

(2010-04-10 05:54:17)
标签:

杂谈

分类: 《思辨学》连载

第十二章  系统科学中存在的问题

 

12.1  系统概念混乱有观点认为:系统科学“是研究系统问题的学问”、“是研究各类系统的科学”、“是研究各类系统共同规律的科学”。还有观点认为:系统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各类事物的结构、性质、功能和演化的共性规律。然而,无论持何种观点都必须首先弄清楚这样两个问题:

1)系统在哪里?如果说可以将世间万物都看成是由相应的局部所构成的整体,而这些整体就是所谓的“系统”。那就说明,“系统”两个字仅仅是人类的意识所赋予的“抽象概念”,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例如:面对毕加索的画,行家们也许会认为太完美了。相反,外行们也许会认为那简直就是小孩子涂鸦。因此,在行家的眼里,毕加索的画应该是由颜色构成的“组合性系统”,即多一笔少一笔都不行。而在外行人的眼里,毕加索的画就变成了由颜色构成的“加和性系统”,即多一笔少一笔无所谓。对此,我们还无法评判行家和外行之间的是非。因为,他们的系统标准不同。

2)为何要研究系统?如果说研究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揭示一切系统的共同规律,那就必须弄明白何谓共同规律?如果说“共同规律”指的是各类系统在“物质结构和功能上的共性”,那么,所谓的系统科学便既不是一门可以超越传统思维方式的学问,也不应该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因为,对系统物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必须在人们的视觉范围之内,而且这样的研究与各类学科实际上是重叠的。

如果说研究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各类事物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因果关系或者规律”,而“揭示各类事物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因果关系或者规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揭示整个宇宙。那就说明:“系统”两个字仅仅是一种“注重局部与整体之间因果关系的思维方式”,而不是特定的客观事物;“规律”指的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隶属关系,而非事物与事物之间在物质结构和功能上的共性;所谓的“共同规律”指的是事物与其周围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共性。

例如:已知生物与生物体内的器官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物种与生态之间是否也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已知生物体内的器官与器官之间存在着共生的因果关系,物种与物种之间是否存在着同样的因果关系?

实际上,如果认为宇宙万象皆“事出有因”,并认为万事的“因”绝不可能“无中生有”,那就是承认宇宙中存在共同规律。如果认为要想改变事物的“果”,必须先改变事物的“因”,而万事的“因”是没有尽头的。那就不得不承认宇宙中的共同规律是不可抗拒的。系统科学无需知道某些事物具体的“因”是如何形成的,却必须承认“因”的存在。至于某些未知的“因”究竟是如何形成的问题,那就应该是属于普通科学的研究领域了。

如果我们认为系统科学的确是一种“注重局部与整体之间因果关系的思维方式”,那就说明诸如“系统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各类事物的结构、性质、功能和演化的共性规律。”一类的说法其实是错误的,而诸如“系统科学是研究系统问题的科学”或者“系统科学是研究各类系统共同规律的科学”之类的说法,至少是不严谨的。我们应该将“系统”当作分辨客观事物的“工具”,而不是当作“客观事物”去分辨。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工具,另一个是工具作用的对象。

可想而知,如果我们将“抽象概念”当作“客观事物”去研究,并试图通过“抽象概念的类比”来发现“宇宙的共同规律”,其结果必然是“以主观意识代替客观规律”。如果我们不注重各类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仅仅是注重于某一类事物之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因果关系,那无异于‘穿新鞋走老路’。

然而,这似乎正是系统科学的现状。我们发现当今的系统科学就像是一个‘帽子工厂’,不是将“系统”当作工具在使用,而是将“系统”看成是一顶漂亮的‘帽子’,并不断地将‘帽子’戴在各个学科的头上。结果,系统科学变成了一锅‘大杂烩’,而系统科学的真正目的却渐渐地远离了人们的视线。

难道“系统”这顶帽子是系统科学发明的吗?不是。因为,“局部与整体”的概念已经存在了何止千年,只要能看得见或者摸得着,即便不戴帽子人们也照样分得清事物中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难道各个学科戴上‘帽子’以后便能开阔眼界了吗?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在的系统科学所注重的几乎都是各类看得见摸得着系统的研究,而研究各类系统的目的则是控制、改造甚至创造系统。其结果,只会让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小。就像典故中的盲人们分别抱着已经摸到的大象“腿”或者“尾巴”进行系统学研究一样,其结果只会导致彼此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决不可能研究出“大象”的模样。

既然如此,戴这样的‘帽子’又有何用?无非是“专家”戴上“杂家”的帽子,冒充“杂家”而已。这也正是不少人质疑系统科学是否应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根本原因。而系统科学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尴尬的局面,正是因为系统概念混乱的缘故。

可想而知,如果“系统概念”是一副“眼镜”,那么,戴眼镜的目的只是为了分辨事物,而不是把事物当作眼镜去分辨。如果以为戴上眼镜以后,所看见的事物全是眼镜,那就本末倒置了。

因此,“系统”仅仅是一种相对的,并且是抽象的概念,意寓“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我们应该带着局部与整体的“系统思维”去看待事物,这个时候的事物应该既是一个整体又是一个局部。

我们应该注重“事物与其宏观和微观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不是仅仅注重“某一个事物的内部结构”。我们应该将系统科学的研究和应用严格地区分开来。系统科学应该是“研究思维方式的学问或者科学”,“系统”两个字只是系统科学在分析事物时所应用的“思辨方式”,研究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完善”思维方式,而完善思维方式的目的则是为了“提高”人们分辨事物的能力。系统科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冲破人类的感官对意识的局限,揭示事物的真相”。

从这个意义上说,那种先将各类事物看成是各类系统,然后再试图从各类系统中寻找共同规律的做法,至少不能算是最好的办法。因为,这种做法不仅很难使我们的意识突破感官限制的牢笼,而且还有“以主观意识代替客观规律”之嫌。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