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享受教学,勇于创新

(2010-06-08 16:38:43)
标签:

杂谈

享受教学,勇于创新

——记扬州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黄强联

    他,扬州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他,扬州大学理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他,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人选;他先后作为主要合作者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anach空间上非线性微分包含及其应用”(批准号:105711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线性算子半群与Banach空间上的微分方程及其应用” (批准号:1017108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泛函分析及其应用”(批准号:10271053)及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泛函分析及其应用”的研究。

    他就是扬州大学最受学生欢迎任课老师黄强联副教授。幽默风趣的言谈,生动活泼的讲课,严谨认真的治学使他成为师生心目中“名师”的代名词。

享受教学,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2000年硕士毕业后,黄强联留校任教,后在南京大学师从马吉溥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04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学有所成后的黄强联老师回到母校教书任职,这也圆了他青年时的理想——教书育人。“我一直很享受教会学生解题的快乐感与成就感。”黄强联老师这样说道。

    “在三尺讲台之上,我是大家的师长;下课之后,我就是大家的益友。”黄老师这样评价自己与学生的关系。一副黑色的无框眼镜,深蓝色的衬衫,黑色的休闲裤,多种多样的表情与手势,这些就是黄老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的印象。严谨而不失风趣,是同学们对老师一致的评价。“我其实教书才六年,和这些大学生还不算有代沟,我们课后常常谈天说地,畅所欲言。有的学生把我当哥们,甚至还找我借过钱。”黄老师随和地说道。黄老师甚至注册了校内的账号,学生们常常会通过校内这个平台与他进行交流,例如作业中遇到的难点,课堂上尚未听懂的难点等等。这种新颖的师生互动方式得到了很多学生的青睐,也更加深了黄老师与学生们的感情。黄老师常会在课堂上会讲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与著名的数学典故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晚自修辅导课时, 同学们也会开玩笑地在拖课时故意拨打他的电话以“催促”其下课。

    黄老师重视每一位同学,特别是那些有深造打算的学生。考取浙江大学研究生的杨一超回忆道:“在临考前一天晚上,我有题数学不会做,于是电话联系黄老师,黄老师深夜帮我想解法和思路。第二天开考前,黄老师亲自将题目答案送到我的手上。”

    “或许这道题并不一定会考到,但是至少我让他不那么慌张,能镇定地迎考,这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改变人生的莫大帮助。”黄强联说。

精心教学,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

    在每讲一门课之前,他都要认真精读教材,参阅大量参考资料,理顺内容的逻辑关系,找出教材关键和难点所在,并反复斟酌,确定这门课的脉络与方法;在讲每一节课之前,他也一定精心准备,从材料的组织,内容的选取到语言的表达,从讲解的方法到板书的写法,精心设计讲课方案;在讲每一个问题之前,他总是精心策划,认真研究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讲法,尽可能把抽象难懂的数学题讲得通俗易懂;每一节课后,他都要精心修改教案,补充完善,标明下次如何改进,还通过学生的答疑和作业的批改来发现学生易出现的错误,并反复推敲教案,改进教学。正因为长期以往的研究与通读,黄强联老师对于大学数学的教材程度令人吃惊:只需让他看一眼题目,即可说出这道例题出现在教材的第几页的哪个部分,共有多少种解法,前一题后一题分别是什么。

用黄老师的话讲,教数学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难题的讲解,更是把学生带进数学的世界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聆听它的声音,欣赏它的色彩。

    “黄老师上课节奏特别快,快得连我们上课打哈欠的时间都没有,生怕稍不留神,一个知识点就错过了。”学生满园园说,“但是这样的讲课方式锻炼了你的思维能力,使你原本已经生锈的脑子又灵活起来。”

的确,黄老师讲课的速度比正常老师要快,但是快而不乱。有时虽然只有一道例题,但是他会用10多个知识点去联系,一题多解;有时不同的题目,用相同的思路去思考,多题一解。这样不仅对所学知识加深了印象,还巩固了以前所学知识。

    对于PPT,黄老师更倾向于板书,他说:“PPT就像放电影一样,一放就过,在学生的脑子里也留不了多少痕迹,但是在书写板书的时候,我可以一步一引导学生,从分析到解题再到总结,这样学生脑中有了一个解题的思路,印象也比较深刻。”

创新教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数学的创新一是教学方法的创新,一是教学内容的创新。黄强联潜心研究数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不仅让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更让学生爱上了数学。

    “刚开学,黄老师就告诉我们:‘不要因为自己读的是扬大数学专业就感到自卑,我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的数学分析知识能够接近南大,华东师大,南师大等高校的水平。’”孙丹回忆道。

    由于数学分析比较难,黄强联结合教材和自己的教学经验自编了一套数学分析学习资料。这套资料涵盖了教材和各大高校数学分析经典习题,还有国内重点高校近年来的数学分析考研题。黄老师在开学初就将这套资料发给学生,是让学生在课前自己预习,以便在上课的时候能跟着他的思维步骤,灵活运用知识,而不是一味的记笔记。他说,要教好数学不在于笔记本上步骤的多少,而是在听讲解的时候自身参与了多少,参与得越多,吸收得也就越多越好。在课堂上,我们学生应该是跟着老师的思维去理解如何分析问题,而不仅仅是只听老师怎样解题和只记解题过程.我们只有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解题,才能说真正理解问题,才能说我们真正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凡事都要问为什么,这对我们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为了测试自己上课的效果,在期中考时,黄老师出了两份不同的试卷给两个班做,一个班的试题是他在课上讲过的,另一个班的试题是基本没讲过的,但是难易程度相近。结果,他发现,对于那些讲过的试题,再易还是有不少人做错,而对于那些没有讲过的试题,再难也有很多人做出来了。这让他开始反思:上课的效率还不够,学生对于知识还是停留在表面,但是对于那些没有讲过的试题部分同学做出来了,表明学生还是能够运用所学融会贯通。黄老师总是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力求把最好的教授给学生。

    谈到创新教学,黄强联认为,教学和科研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他说,教学是科研的动力,也是一种内功。科研需要大量的基础知识,“懂了”与“会用”并不是一回事,只有会用才能给学生讲得透彻。要搞科研需要更新知识,接受新的思想,而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两者相互促进,不仅有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的事物。科研是一种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可以将大量科研成果通过教师的转换变成学生的知识,让学生领略最新的数学成果。

(徐家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