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怪胎老师:我们的思维从何而来

(2010-03-25 21:25:38)
标签:

杂谈

这是从吴星老师的一堂语文课上截下来了片段:“豆浆是不是胶体?”吴星老师一上课就抛下这样一个问题让大家讨论。下面同学议论纷纷:“当然是的,教本上是这么写的。”吴老师微笑着,走下讲台:“你们可要仔细想清楚咯!”底下同学们都抓头摸脑,难道不是?于是课堂便响起了激烈的讨论声。

一段时间后,有人站起来反驳了原来的观点:“豆浆不是胶体。因为胶体有一个直径范围,就是1~100纳米,而豆浆颗粒的直径很大。”

“对对对,用纱布就可以把豆浆渣给过滤出来,而胶体却要用滤纸。”

“可是~书本上明明有写‘豆浆是一种胶体’,难道书本错了?”

“你一定是上课没听,吴老师不是说过嘛,要敢于反驳课本,课本上讲的不一定是对的,我们要有怀疑的精神。”

“哈哈……”

少讲PK多讲

“吴老师和其他老师不一样。”他的学生这样评价他,“还记得吴老师给我们讲的一个故事:在高考前夕,生物老师生病了,但是这个班学生的生物成绩却异常的好,这是为什么?他告诉我们,在高考前夕,老师讲的知识未必会在高考试卷上出现,但是正因为老师生病了,学生们才有更多的时间去自我思考,自我解决问题,才会形成自学意识。吴老师也是这样,总是提供我们很多的时间空间去思考,把一些难而不懂的知识简单化,易理解化。

不错,这就是吴老师教学的一大特色之一:少讲&多讲。少讲是指老师讲得少,多讲则指学生讨论得勤。吴星喜欢把课堂交给学生,一改老师掌握课堂的传统。他认为,学习有五个步骤,即便是看,听,想,做,说。让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运用所学的知识来立论,反驳别人的观点,然后说服别人,这样,他会在无形之中掌握这些知识并印在脑中。“我研究过心理学,曾在书上看到过,如果一个人真正掌握了知识,那么他一定能够把别人讲懂。”吴星说。

正是因为这样,吴星的PPT也别具一格。坚持“能板书的不出现,教材有的不出现”的原则,他的每一份PPT 都是精心设计的。PPT上展示的大部分是吴星老师参加化学研讨会上所学的新观念新理念。但是,这些新观念新理念又不是那样枯燥乏味的,取而代之的是浅显易懂的小方法。他认为学生不爱听课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是他们听不懂、不理解,而这些正是大学老师最头疼的事。借鉴高中老师的经验,吴老师侧重学生们“独立自主”,让他们接受新事物,但却不是一味地“灌输”而是让他们自我“吸收”。

“是一只酷酷的老虎”

说起吴星老师的教学,不少学生都胆战心惊。一个字“严”,两个字“很严”,三个字“很实用”。“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那次试验报告设计,我足足设计了8次,才让‘吴老人家’满意。说真的当时对他恨之入骨,但毕业后想要不是因为那次试验,说不定我还在浑浑噩噩的生活,一点都不知道仔细研究。”他的学生陈亮月激动地说,“那个试验很难,脱离课本,自己设计,理论新颖,可行,还要实验论证。但是我每次设计的试验总有欠缺,老师一次又一次地指导我改进试验,整整8次,其他同学一次两次完成,我真是不耐烦了。以前都是做实验册上的试验,但这次是做自己的试验,如果没有吴老师耐心的指导,恐怕那个化学实验室早已炸成平地了。”

用吴星老师的话说,教学就是教对学生有用的东西,学以致用,将知识运用生活。所以吴星尽量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设计成试验、论题来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上过他的课的学生都说虽然很严,但每一节课都很受益,不仅课本知识,还有生活常识,最主要的是学过的知识不会忘。

当然也有不少学生这样评价:“有才,但很爱摆酷”;“虽然年纪很大,但是依然那么帅”;“一个字‘傲’”……这些都找自吴老师的博客网站。面对这样的评价,吴老师一点都不惊讶:“我自认为还是比较帅的,呵呵……虽然有点凶,像老虎,但是做一只‘酷酷的老虎’也很不错。

吴星告诉记者,学生和老师应该是伙伴,老师应该感谢学生,正是因为有了学生才会有老师,所以,平时上课会穿得比较正式。对于学生的教学,因为是伙伴关系,所以,一定要尽全力把自己所学传授给学生,让他们终生受益。

两“不”一“没”思维活

上课不点名,考试不闭卷,教学没课本,但是思维再怎么迟钝的人也会被吴星老师训练成思维敏捷的人才。上课不点名记者还可以理解,但是作为化学教育必上的一门课竟然开卷考,最主要的是教学过程没有课本,这让记者迷惑不解。

吴星老师所带的研究生汪燕平告诉记者,吴老师有着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由于是国家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他的教学理念很经典:“我上课讲的绝对不考,但我课上解释的一定考”,“做我的卷子考95分很难,但是考59也很难”。的确,这正如吴老师说的教学要注重能力发展,思维的发散,而不是注重结果。

“虽然期末考试是开卷考,但是题目的难度绝对会高于闭卷。”学生周蓉说,“大学化学不像中学,有选择题,不会的还可以猜一下。大学化学的每一道题目都要有明确的步骤,即使是一个很小的问题,特别是我们学化学教育的。做吴老师的试卷,说实话,每一道题目没有正确的答案,有时候虽然答案对了,但是缺乏步骤的解题还是得不到高分的;恰恰相反,有时结果错误,但步骤详细,思路明确,方法众多,你的得分就高。如果有新的方法,即使不太行得通,也会得到老师的赞赏。”

吴老师还喜欢即兴让同学们上讲台讲课,也喜欢让他的学生到初高中去和化学老师交流,因为这是提高思维的好方法。陈亮月说:“我是属于死读书的那种,每次上吴老师的课都会胆战心惊,他会随时抽到你来叫你作答。记得第一次上讲台,我头脑一片空白,说话结巴,因为自己肚子里没有货。但是经过两年的接触,我现在基本上是一个思维活跃者,每一道题目,我至少能用2种以上的方法来解答,有时还会发现新的方法,当然,新问题也不少。”

吴星说:“教师是一名艺术家,不仅要了解学生,更要使自己的学生爱上自己的课,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他们自如地运用知识。”

                                                                 (徐家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