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为旅行增加更多的价值——读《旅游创意学》

标签:
李欣频旅游创意学 |
分类: 读读书 |
这是7月27日李欣频老师公开课的第一本预习书,在这本书里,李欣频对旅行做了十种跨界的解释,有些也不是新的思路了,但是这本书的写作框架,以及她在里面引申了一些好电影和好书,不妨是接下来学习的对象。有一句她说过的话我是很赞同的:“旅行,买书,音乐,电影,不差钱!”还记得我和我妈说过,我也不是一个大手大脚的人,但是我喜欢的东西我就会毫不吝啬,而这些,就都是我爱的东西,我的生命,我的灵魂。
一、勇气
——我们一些行为惯性很难消除,那是因为在人生早期的重要时刻获得奖赏而根深蒂固,并与神经细胞的建构紧密结合;出生时,我们还没被制约,但是慢慢的,生活事件制约我们。 巴普洛夫发现的“摆脱”的方法:洗脑,用心理学说法是extinction消灭,也就是通过“类惊吓”的方式洗掉过去的制约。
二、效率
——非做不可的挣钱的事情,第一时间有效率的完成,交稿以后就不会再有人催你。
——旅行是思想的促成者。运行中的飞机、船、火车,最容易引发我们心灵内在的对话。在我们眼睛所见与我们脑袋中的思想之间,有一种奇特的关联,那就是思考大的东西有时需要大的景观,而新的思想有时则需要新的地方。
——旅行过程要注重效率,抓住主题
三、应变
——旅行逼迫自己跳出舒适圈。
——旅行逼迫自己去想周全而缜密的计划。
四、养分
——多站在创意的源头,换位思考想象。
——不带着成见去旅行,不要有先入为主好或者不好的概念。
——旅行过程中,留意身边所有引起你好奇的人和事务。
六、极端
——如何能够越活越宽广,洞悉未来?
当我们站在高处,就不会焦虑,站的高,就算一动不动,一出手也准确到位。想象自己在云端之上,所有的凡尘琐事都在下面的时候,就是该做重大决定的时候了。
——体验改变,拥抱改变,通过体验极端的对比,把自己拉高。
——参观每个城市的墓地,通过体验死亡的形式,去感受当下所有的。
七、身份
每半年学一项新技能,并且这个技能与你现在做的事情越远越好。
八、丰盛
——旅行时的装备:相机 手机 录音笔(录下一些导览的,有助于事后回忆),每天晚上回到酒店就简单记录今天遇到的人和事,返程的飞机上就开始书写与本次旅行有关的日志。
——创意人必须要有敏锐的感官,能辨别生活上的细微差异,甚至还可以创造出差异。创意思考是关于注视着其他人正在看或者已经看了很多年的东西,并从中发现新意。看个透彻明白才是思考的开始,这么做的困难度在于你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而非带着经由他人的话语或者自己无意识积累的先入为主。
——买当地的音乐和书籍:当你回家放出来的时候,就会好像重新回到了那个地方,那些场景中去。
九、造梦
——每个月给自己两天梦想假:做想做的事,去想做的地方,吃想吃的东西,什么都不做。我想要的梦想,现在就去实践。
——NEXT ACTION:
- 把今后的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来过
- 高效率的完成工作,然后就赶紧去旅行。
- 给每一次的旅行定下主题,不要都想要。
- 在飞机上或者火车上的时候,往往是很有创意的时候。
- 定期看电影学习如何在危难的时候学习求生。
- 在国外体验到好吃的好玩的有意思的东西的时候,要站在创作者的角度,如果是你,为什么你会这么想?
- 询问他人旅行经验,只问地方,不问感受,感受要自己去感受。
- 带着小本子,记下一路上让你好奇有疑问的东西
- 每半年学一项新技能,并且这个技能与你现在做的事情越远越好。
- 带着录音笔去旅行,每天回酒店要记录下当天遇到的人和事。
- 买当地的音乐和书籍。
- 每一年的生日,都要在一个新的地方度过,带着期盼。
- 每个月给自己两天梦想假:做想做的事,去想做的地方,吃想吃的东西,什么都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