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思道六局六卷-第二卷-隐退.24.0622.乐.李祯海
(2024-06-22 10:06:42)分类: 80羊皮卷积极情感 |
谋士谋进容易,谋退难。邬思道是雍正的谋士,为雍正登基做出了许多谋划,然而,当雍正当上皇上,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杀人灭口。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也很简单,对自己过去的事情最了解的人,往往是皇权的最大威胁,邬思道就是这么一位人物。当然,邬思道谋划了那么多事情,不可能不为自己的退路谋划。他一生最高光的时刻,就是让自己的主人,登上了权力的巅峰,这也是谋士最高的荣誉,登上了山顶,然后就是开始走下坡路了。这下坡路如何走,也是要规划的,并不是一下跳下去,而是要选择最适合自己下山的道路。邬思道为自己选择了半隐的退路,一是不为官,二是在雍正能看到的地方,在他的监控之下。先后跟了李卫,田文镜,时间到了,就彻底隐了,江湖上再也没有这号人物。功成身退,是谋士的最好选择。多少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死,谋臣亡的历史教训。剧中安排这么一隐,也是人们所期望的,体现了谋士的最高智慧。这里从六部大策的角度,来解读邬思道的这种选择。
第一部,羊皮卷积极情感80卷。第66卷-自律-别人的情绪。对于邬思道来说,为雍正谋划多年,深知雍正的性格。在他前进的路上,凡是威胁他前进的因素,都被他逐一消除。只要雍正一上位,对于皇位来说,邬思道就成了最大的威胁。邬思道天天做规划,做谋略,他深知这一点,所以,在雍正回府的那一刻,他就知道自己已经处于危险中。他也有自信,自己能逃过一劫,因为他想通过游说,来表明自己一定也会做到让自己威胁降到最低。剧中的三不可为官,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分析利弊,最后还选择了半隐,最有利于雍正。其实,还有一层原因,邬思道名声太大,雍正也怕落下个杀功臣的罪名,雍正的核心圈,老十三,还有年羹尧,李卫,都对这位邬先生敬佩有加,随意处死,也不利于核心圈的稳定,更不利于将来的发展。
第二部,孙子兵法积极计划136卷。第34卷-贤将-知三军。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同理,一位谋士,如果不知道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退,在应该进的时候没有进,应该退的时候没有退,那么,这位谋士一定不是一位顶级谋略家。
军事进取如此,人生进取也是如此,谋士精通军事策略,与人性弱点与优点,当然更深知其中的道理。当退不退,最后也会强制被退,与其不欢而散,不如早早离开。邬思道也深知这个道理,故而没有选择邀功做大官。
第三部,易经64卦积极计划64卷。第63卷-既济卦。一个周期的发展已经结束,这时候就要进入下一个周期,不要再迷恋于上一个周期的一切。邬思道深知,从皇子到皇上,就是一个周期的结束;从皇上到太上皇,那是另一个周期了,不要试图同时拥有好几个周期的布局能力。上一个周期可以争权,下一个周期可以回归田园,再下一个周期可以夺利,等等。谋士主动规划周期,也是依道而行,而不是逆天改命。
剧中的邬思道,是一位谋士,他没有想自己创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这是做好了自己的本分。而现实中的人们,多是没有找清楚自己的定位,到底是做将军呢,还是做谋士呢,或是做一个大头兵呢?这也是一个人没能成功的基本原因,因为他不清楚自己手头上到底有多少资源,或是可以利用多少资源,或是有多大的能力调动资源。六部大策,提供一种视野,去了解我们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及自身的条件。最近在书写整理《八大谋略家-六局六卷》系列文章,找了八位知名历史或是影视剧中的人物来解读,这些人物,或是从小就知道,或是自己喜欢的小说、电视剧中人物,反复观看或是阅读,对他们的事迹已经非常了解。再加上最近《六部大策》初步成型,因此,想附和六部大策的策略,来对应这些人物的做事策略,以期能从之前的策略被动认知,到未来策略主动布局的一种转变,提升策略水平,提高策划能力。
成功思考切入点,羊皮卷积极情感第34卷-坚持-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