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卷积极情感第37卷-坚持-借鉴(一学-佛造像).24.0105.南.李祯海
(2024-01-05 06:40:08)分类: 80羊皮卷积极情感 |
近期第二次去国博观展,主要参观佛造像与瓷器专题展,本卷主要说佛造像,从汉到明清,从印度到新疆到甘肃再到中原地区,各个时间,各个地域佛造像文化的演变与佛教传播的过程。本打算自己静静地看一会佛像,以虔诚之心礼敬,现场却遇到了国博专题讲解员,以专业的角度,针对每一尊佛像,解析当时的背景,造像的材料,发饰、服饰、装饰等,刚开始听一会就觉得这位讲解员有水平,一直跟着听了近三个小时,分享所见所得,有所收获。
佛学创立之初,是没有佛造像这一说,当时释伽牟尼创立佛教之时,印度还不兴盛雕刻艺术,后来人古希腊的雕刻文化传入印度,人们才根据佛学之说来创建佛主的形象。中国佛学是印度传入的,在西汉与东汉之间,有一条路径是从新疆进入,逐渐兴盛于中原,当时的皇权贵族出资在山川处凿岩开洞,雕刻绘画佛像,而当时的中产阶层,主要是用泥石等小型物件造佛象,主要用于供奉之用。目前全国有很多山洞里的佛像与壁画,国博的有些展品,也是从这些地方来的。经过几个朝代的发展,全国兴盛礼佛,
到了宋朝,木雕艺术达到目前来看的最高水平,木雕佛像开始盛行于中原地区。到了明清时期,有各种铁铸和铜铸的佛像,还有各种工艺,彩绘,鎏金等等。鎏金是用金粉与汞混合来刷金,能保存上千年不脱色。
听完讲解,拍了几尊主要的艺术品,主要有水月菩萨佛,巨型佛头像,宋彩木雕观音坐像等,还有明清的宫廷供佛,这个展区是仿的故宫的礼佛堂,顶部还有佛中的八字真言的装饰图案。能近距离看这些沙质岩石刻佛像,看其岁月的侵蚀与历史的沉淀,还有居无定所的流离生活,出过国,如今作为国宝为万人敬仰,佛像如此,更何况普通的众生。
有双身佛像,欢喜天,大圣自在欢喜天,六臂,在明清宫廷佛中有两件。双身佛,男身代表慈悲,称佛父;女身代表智慧,称佛母,慈悲和智慧是佛法的两条根本,因此这种双修造像也有人叫“父母佛”,但此并非人间男妇关系,而密宗佛像,是密宗六度修身法中最后的两个阶段,即禅定与智慧,名叫定慧双修法。
这是六次参观国博计划中的第二次,第一次主要看古代文物,了解国博的镇馆之宝,如后母戊鼎与四羊方尊等,本次主要了解佛造像与瓷器。最近在书写整理《六部大策》,这也是六部大策的具体策略应用的一部分内容。
成功思考切入点,羊皮卷积极情感第45卷-自信-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