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不能安邦定国,长得黑矮,文也不博古通今,这是宋江在与卢俊义谦让时,给自己的评价。为什么他却能领导这一百多位好汉呢?首先,有心腹,黑旋风李逵就是死心踏地追随他的支持者,重要的是,晁天王与他关系非同寻常,上山就做了二把手;其次,他的声名在外,这些梁山好汉,多半都受过他直接或是间接的帮助,及时雨宋江,仗义舍财,还有孝义黑三郞之美誉,人品一流,在江湖有声望。第三,宋江精通谋略,有领导能力,深谙处世之道,而且深知利害关系。第四,这是作者施耐庵的家国情怀,认为这些人中,宋江有保家卫国,忠君孝义的正统观念,即使落草为寇,而不忘报效国家。怎么着,也得把他扶上一把手。本卷延续368个策略的学习进程,从羊皮卷,孙子兵法,千门八将,羊皮卷品牌,36计等角度,来分析及解读宋江的行事风格。
从羊皮卷的角度看,羊皮卷积极情感第14卷-重生-避免失败。宋江本为县城小吏,押司,就是管理狱讼的编外人员,与群众走得近,而宁宋江本人善于写作,工于笔墨,在押司里头是最厉害。其出身地主家庭,手头宽裕,经常接济乡里的百姓,落难的英雄豪杰,他更是慷慨出手相助,时间久了,自然就落了个好名声。他这么做,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行侠仗义,光明磊落,也没有什么大志向,说要起事,独霸一方,就是图个好名声,出路出去能昂首挺胸,有个好心情。对他来说,能一辈子这样,就已经心满意足。他行事也小心谨慎,即使结交晁盖这样的绿林英雄,也要秘密行事,保其性命。有好几次落草的机会,他都回绝了,还是认为当一个小吏安稳度日为上。在入伙梁山前,他的所有行事策略,目标都很明确,就是要避免失败,落草为寇,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好良民。但是事总与愿违,最后,在刀下被救,上了梁山。
从孙子兵法的角度看,孙子兵法积极计划第12卷-全局-道天地将法。宋江上山,首先打出了自己的旗号,替天行道,站在道义的至高点,我们不再是打家劫舍的草寇,而是杀富济贫的英雄好汉。在108将排名聚义时,把聚义厅,改成了忠义堂,表明这支武装力量不是忠于国家的
。这些操作,都是为了在道义上站在上风。宋江深知,在宋朝全国未乱之时,只凭这八百里水泊梁山,只能拒敌,不能成大事,打仗打的是物质的粮草,相对于自己来说,没办法形成稳定的物质与粮草来源,要挑起大旗,与官军对抗,胜算不是很大。故其采用了退了求其次的策略,打不过,我可以加入你,这个招安的策略就出来的。其实质,也是为了保全这只武装力量,保全自己。这是战略上的妥协,没有办法的办法。
从千门八将的角度看,千门八将36局积极计划第14卷-2-谋富-断路修罗局。这个局的重点是,自己断路,做强盗,当坏蛋;然后自己又扮官军,做镖师,护路保财。自己即是问题的制造者,也是问题的解决者。宋江为梁山布的就是这个大局,做强盗,我让官军来巢,官军来了就给你打回去,让你不敢小看我,宋军的确也出了几次大军征讨,最后都战败了;然后我就给官方说,要不你给我一点好处,我也来当官,我帮你保一方平安,官军无奈,只得答应他条件。这时候,梁山从强盗,就变得了正规军。从这个局来说,宋江的局已经成功。只是后来他中了高太尉的借刀杀人之计,与方腊火并,最终两败俱伤。梁山好汉损伤太大,令人惋惜。
从羊皮卷品牌的角度来看,羊皮卷品牌积极计划第31卷-理念文化-使命愿景。宋江给梁山兄弟他们都想好归宿,最终是当官发财,报效国家,光宗耀祖,这是他的使命,而且他也完成了这个使命。当他们在梁山大秤分金银,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时候,宋江想的不是这些眼前的快活,而是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从组织发展来说,他只有三条路,一条是投靠官府,另一条是聚众起义,推翻官府;三是安于现状,称霸一方,但历史经验告诉他,安于现状,最后都会被杂巢灭,没有例外;聚众起义,敢笑黄巢,他也想过,但分析了客观条件,发现实现不了。综合所有条件,他的策略是投靠官府,以求自保。
从36计的角度来看,36计积极计划第16卷-攻战-欲擒故纵。他其实对山寨一把手的位置志在必得,因为这些手下多少都支持他。他请卢俊义上山,也是为了壮梁山声势,起初与军师吴用商量时,就已经交了底。但为什么卢俊义上山后,他反而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让位呢?因为卢俊义太强了,河北玉麒麟,几代的盛名,博古通今,武艺高强,梁山上几乎没有他的对手,如果没有再上谦让,以示尊重,卢也不会轻易心服口服地落草为寇。这一招欲擒故纵,是为了收买卢俊义的忠心。
成功思考切入点,368个策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