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计积极计划第三卷-胜战-借刀杀人(二学-知诸侯之谋).23.10.02.南.李祯海
(2023-10-02 19:45:28)分类: 36计积极计划36卷 |
军事上,借刀杀人,为借友军力量与敌人相争;国家层面,为借盟友力量,分化敌国联盟,为外交努力;企业层面,借友企力量,形成商会联盟;个人层面,借助他人力量,打击潜在对手。刀,为具有攻击实力的友军或是伙伴,要能借此刀,需要自己有更强的实力,至少在谋略上要优于对手。杀人,为极限;一般为打击,降低其实力,降低其预期,夺取其财富。故36计,每一计都为一把双刃剑,如战场一般,有可能胜,也有可能败,不可只求胜,而不虑其败,故智者之虑,杂于利害,杂于昨而务可信,杂于害而患可解。学习其策略思维,主要在解于其害,若人不犯我,我自安其乐,故在于解其困而知其谋,在生活中,为识局之识矣。
识刀,能借,界定敌人,这是这个策略的主要关键。即如何界定敌人,如何识别友人,如何学习谋略,使之有能力去借。36计中第14计,借尸还魂,有影响力有权力有财力之主体,也是强调借,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借用,利用,借助。借是谋略中一个重要的策略,弱小时借强大,强大时借更强大,一层一层向上借,符合人向上发展的心理。故孙子兵法全篇,也讲求借,借天时,借地利,借人和,借势,借形,借火,借水,
借兵法谋略,
如古代高手剑客,可以万物为兵器,故用谋之最高境界,则为万物众人皆可借。在符合万物发展规律的情况下,借其势,在看似平常的行为中,包含着大量的策略在其中,这是人们成功的一大路径。
以上强调借的作用,下面从孙子兵法的角度,来看看借刀杀人的策略,与孙子兵法的哪些策略相吻合。孙子兵法积极计划第133卷-用间-五间,有乡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用间的目的,一是为了获得敌人的情报,二是散播假情报,使敌人内部出现矛盾,怀疑,甚至自相残杀。如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中了周瑜的反间计,错杀水军蔡瑁等将领,此为周瑜使用的借刀杀人之计。曹操也使用反间计,使袁氏残余部队在辽东无法立足,自愿献上二袁的首级。第二,孙子兵法积极计划第32卷-谋攻-谋交兵城,谋敌之胜,使用借刀杀人,分为五步,第一步是界定敌人,分清敌友,最怕不分敌友,这是策略使用的最大忌,使亲者痛,仇者快,这是很多常犯的最大错误。第二步,判断哪些友军具有刀的实力,我们可能会有很多盟友,有些盟友只是陪饰的能力,没有亮刀的实力,也没有攻击的实力,借不了,我们要借那些具有实力的友军的力量。第三步,借助友军力量,打击敌人。此计中的按语,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第四步,可以一起参与打南,也可以隔岸观火,或是到后期趁火打劫,主要目的,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第五步,实现借刀杀人的目的。一般都是除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或是打击竞争对手,使其实力削弱。或是打击与自己有矛盾的人,使之对其屈服。
江湖武林中,往往是高手之间的对决,实力相当,武功高低,决胜负。但也有田忌赛马的策略,
也有小人用计使拌的策略,如白眉大侠中的房书安,此人武功一般,但善于借刀杀人,而且背靠官府势力,往往都能得到武林高手的协助。故借刀杀人,借之人背后要有势力,没有权势或是财势,很难说是借刀杀人还是引狼入室。借的能能力,是策略谋划的水平,判断刀的实力,是眼光与经验的价值。谋权谋富,则是策略的最目的,36计,每一计都有目的,小目的各相同,但最终目标还是与千门八将36局一样,布局目标都是谋权谋富。善用运用策略思维的思考,会使很多努力获得的成果事半功倍,能更容易获得成功,取得胜利。
说几个常见的案例,皇太极使用反间计,借崇祯之手杀劲敌袁崇焕;曹操对要杀之人,出口骂人的名士祢衡,先送刘表,刘表识破了曹操的借刀杀人之计,双把祢衡送到了江夏太守黄祖那里,黄祖杀之;红楼梦中王熙凤,见贾链取了尤二姐和秋桐,用计使秋桐害死尤二姐,除秋桐,也是借刀杀人之计。齐景公二桃杀三士,也是晏婴用的借刀杀人之计。借刀杀人之计,一般都是除劲敌,自己没有能力除之,借助第三方力量,或是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将之除去。或是自己不愿意背负骂名,只能以迂为直,借助第三方力力量除之。如何破之呢?要有全局意识,
不要被敌人挑拨,也要少树敌,多交友。能破此局,避免自己成为目标,需要谨小慎微,更需要很强的策略水平。
成功思考切入点,孙子兵法积极计划13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