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6计积极计划第二卷-胜战-围魏救赵(二学-致而不致于人).23.10.02.南.李祯海

(2023-10-02 07:20:22)
分类: 36计积极计划36卷
围魏救赵是逆向思维,正常思维是哪里着火救哪里,这个策略是釜底抽薪,更直接有效,策略的重点是调动敌人。从布局的角度看,这个策略的发展为分几步,第一步:坐山观虎斗,等魏赵两国相争,齐国等坐收渔利,等魏国攻到赵国首者邯郸,再出兵。时机很重要,去早了,自己为成为重要参战方,损失也会很大,去晚了,赵国灭了,魏赵两国军队合军一处,也很难有战胜的把握。第二步,战机已经到了,可以去救赵了,怎么救,两种方案,一种是直接发兵赵国首都,与魏军决一高下;另一种是调动魏军回援,攻打魏国首者大梁,在半路伏击,消灭其主力部队。这时候孙膑采用了第二种方案,好处很明显,以逸待劳,反客为主。第三步,打伏击战,选择有利地形,孙膑选择了桂陵地域。第四步,大量消灭敌军有生力量,获得战役胜利。
      围魏救赵,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孙膑与魏国的庞涓,在桂陵进行的一场战争,起因是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出兵攻打魏国首都大梁,迫使魏国军队回救,齐国军队半路伏击,大败魏军的战例。围魏救赵是典型的运动战,调动敌人,在运动中寻找战机,消灭敌人,抗日战争中,我军采用了这种战术,获得了良好的战果。
      从孙子兵法的角度,解读围魏救赵的策略。
      围魏救赵的本质是调动敌人,而不和对手硬碰硬。孙子兵法积极计划第62卷-虚实-致人而不致于人,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第一,能调动敌人,说明自己有优势,至少在谋略上、战略上优于对手,优势是胜利的保障。第二,能调动敌人,说明自己已经计划好,规划好,凡事都在按自己的步骤走,敌人只能进入自己的阵中,有阵有优势。第三,调动敌人,说明敌人心浮气躁,急攻近利,人一旦急了,就会做出很多错误决策,在走象棋时尤其明显,在战场上也是如此道理。沉得住气,才能稳得住,不被敌人调动。围魏救赵,是要攻打敌人一定会救的地方。孙子兵法积极计划第113卷-九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抢战其核心资源区,粮草基地,作战主力等,敌人必定会救援。在敌人救的过程中,使其陷于围地或是死地,放大我方的军力优势与地形优势。孙子兵法积极计划第68卷-虚实-避实击虚。如果攻击敌人的实,那么,他的虚也会变得很强;如果攻击敌人的虚,那么,他的实也会变得弱些。这是《管子》中,攻坚,则瑕者坚;乘瑕,则坚者瑕,所体现的思想。孙子兵法积极计划第71卷-军争-以迂为直。有时候,直接进取目标,会很难,但采用迂回的战术,会很容易实现目标。围魏救赵也是这个道理,直接与魏军主力决战,胜负未可知,但通过调动敌人,来获得主动权,再寻找战机,获胜的概率就会大一些。生活中也是如此,有些东西求而不得,直接进取难度很大,可以迂回一下,换个角度,可能会容易得多。
       从千门八将的角度,分析围魏救赵的策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