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子兵法积极计划第105卷-地形-动而不迷.23.0730.南.李祯海

(2023-07-30 07:29:30)
分类: 136孙子兵法积极计划
军队行动,将领迷惑,指挥会陷入混乱,队伍不知何所往,内部会乱,乱则生变;如果士兵迷惑,不知道作战任务,没有目标,也不会用尽全力;个人迷惑了,不知道这么做是对的,还是错的,进取的动力也不会特别强,要取得成功就很难。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学习,学到新知识,获得新信息,才能解除疑惑,行动才会有力,说出来才会有理有据,令自己信服,也会令别人信服。行动不迷惑,要坚信这么做是对的,如果怀疑,那先解决疑问,解疑的过程中会有新的观点,新的视野,新的声音,这是动而不迷的方法。在军事行动中,如何动而不迷呢?孙子兵法说了三个条件,一是自己要了解自己,二是要了解敌人,三是要了解作战环境,包括天时和地利,这三个情况都了解了,就能在军事行动中,动而不迷。孙子兵法全篇都讲知胜,知己知彼,知天知地,并力料敌,践墨随敌,相敌32法,用间有五,这一系列的讲法,都强调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殆,危险,百战没有危险,没有危险,就能先保全自己,以求敌之可败,自己先不可败,然后找机会战胜敌人。
       本卷主题是“地形-动而不迷”,源于地形第十,第五节,“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座之不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只知道自己已经拥有作战能力,也准备好了作战计划,已经排好兵布好阵可以战了,但不知道敌方的情况,胜的概率只有一半;就算两者都知道,但不知道地形环境不适合己方作战的,也只有一半胜率。对于孙子讲求全胜的思想来说,胜之半并不是追求的目标,因此,天,地,人,都要了解,才能动而不迷,举而不穷。举而不穷,就是环境的各种变化,都有相应的策略可以用,计策是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而不是变化到自己不熟悉的情况时,就不知道如何用计了,所以,平时对战术和地形的研究,要很熟练,也要比较全,到战场环境时,才能举而不穷。对面如果是驴,黔驴技穷没有风险,如果对面是老虎,吓唬完后,对方认为你没有危险了,被吃掉是早晚的事情。所以,在商场上,真才实学是重要的,运气可以使人兴盛几年,不会一直持久,真的一步一步走出来,会有持续成功的方法和经验,要坚信这一点,首先要不迷惑,通过小的成功,汇聚大的成功,然后取得大成果,如此循环反复,做任何事情都会成功。
       关联到羊皮卷,动而不迷,需要有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会使人不至于陷入迷茫状态。如早起的好习惯,如应对困难的挫折的习惯,如羊皮卷重复的习惯,如自嘲的习惯,如制定目标的习惯,如总结经验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会使迷茫少了些,行动的惯性会使很多看起来很难的事情,做起来会很容易。
       关于动而不迷,其他人有什么经验呢?唐初时期,李世民进攻王世充,李世民率八万精兵,在河南洛阳包围王世充,王世充求救河北窦建德,窦建德率十万大军救援王世充,李世民派率几千精兵,在洛阳东侧虎牢关拦住空窦建德大部队,依山据险,知己知彼,最后大败窦建德。史书上关于此次大战的描述很精彩,强调了李世民爱探地形的与敌情的好习惯,对于将军来说,亲自探地形,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尤其是交战前线,到处都有细作,很容易受到攻击,即使如此,李世民还是要亲自探察。他还知道要等敌军有隙可弱乘时,再发动进攻,敌人士气松懈时,肚子饿了口渴了要吃饭时,要先用精锐部队冲散敌人的阵形,要在敌人内部先把旗立起来,让敌人以为已经溃败了,开始四处逃散。动而不迷,举而不穷,一计接一计,用数千人打败了十万从军,不得不说李世民的指挥能力很强。
       最近台风沿福建沿海进入我国,已经造成大量的破坏,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显得特别渺小且无能为力,北京天气预报说这两三天会有大雨,发短信提示调休错时。在孙子兵法中,天时为兵之所用,如果两军打得真激烈,这时候来场大风强降雨,你说是不是天意,还是人为,古代战场,因为大风,天火,大水而改变局势的战争,也有不少,些天命不可违。看风是风,看水是水,学了兵法之后,看风不是风,看水不是水。读羊皮卷,看人看情感,读孙子兵法,看人看谋略,读《36局》,看人看格局,一门学问改变一个角度,故有常读书,读好书一说。
       成功思考切入点,孙子兵法积极计划136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