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积极计划第32卷-谋攻-围攻分战逃避.23.0710.南.李祯海
(2023-07-10 06:35:55)
谋攻顺序,谋交兵城,先谋,后交,再调兵交战,再攻城;本卷讲调兵交战,谋略不成,外交无效,只能调兵交战了,古代两军交战,最重要的是军队数量,数量十倍于敌,采用围法,围而不打,断其粮草,缩小包围,迫其投降,最好留一个缺口,给对方机会逃走,不要让他们死战;军队数量五倍于敌,采用进攻的策略,分左中右,前中后三军,大举进攻;两倍于敌,要分进合兵,分两队前进,一队为正,一队为奇,奇正相合;两军数量相当,则要调动军队士气,充分运用谋略与之对战;少则逃,数量差太多,则回避不战。这里讲军队数量,根据战场的变化,数量对比的多少,要及时调整相应的策略,在现代战争中,质量更重要,但如果数量多,质量还好,两者都占优,可供选择的策略面就会更多,更容易掌握战场主动权,而主动权是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
谋攻篇,围绕全胜的观点,分五个方面来论述,第一方面,强调战前谋略的重要性,特别是道天地将法等五个基本面,在未战之前,要有目标有计划地做好;第二方面,在交战过程中,尽量使自己的军力,通过虚实的方法,使自己十倍于敌,这样能使对方降服,拓充自己的实力,达到益胜益强的目的;第三方面,在交战过程中,强调将军的作用,将军的智谋、预判能力,对于胜利有重要的作用;第四方面,要判断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要看得清对方的实力,也要了解自己的实力,不要以一击十,要采用围攻分战逃避这六个策略,善于保存实力,不要在很弱小的时候去攻击强大的敌人,这样会使自己失去发展的机会;第五方面,要做好知己知彼的信息收集与分析工作,这是全胜的基础。
本卷的主题是“谋攻-围攻分战逃避”,源自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第三节,“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主要强调,要攻,实力强于对方;要守,自知实力不及;以弱胜强的概率太小,历史上就那么几个,不要拿自己的全部家当开玩笑。
孙子兵法讲的是大道,即成功的规律,具有严密的逻辑,辩证的思维,对于学习孙子兵法与羊皮卷,两者之间,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他们之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如了解自己,了解周围的环境,只是孙子兵法的高度更高,范围更广,毕竟是研究打战的成功的规律,而羊皮卷只是研究个人的成功的规律,但两者并不冲突。孙子孙子兵法,从国家,军队,企业,品牌策划,个人,都可以得到借鉴,而羊皮卷,更多是集中在个人成功方面的知识,因此,有必要将二者融合,进一步推动人生向前发展。
成功+1,这是李祯海最近加入到每个策略中的一个要素,羊皮卷积极情感80卷,孙子兵法积极计划136卷,一共216个策略,每个策略又分为16段,左“书写建设”八段,自己经验,身边的人的经验,其他人的经验,去一个地方,见一个人,做一件事,环境和条件,成功思考切入点;右“书画建设”八段,导向图,坐标图,方阵图,金字塔图,雷达图,策略地图,大主题,策略主题。而“成功+1”,可以对应每一段,即是每一段都能获得成功,无论是建设,还是调用,都希望每一段获得成功,这样,整个策略就会很成功,而每个策略都获得成功,216个策略就会有大成功,216个策略成功,就是思维方式的成功,思维方式成功,则对应到现实进取,就会取得更多的成功,某一个大成就,就是一个阶段的几十个成功构成。包括现在写的这一段,我心理层面是成功的,此时此刻,拥有良好的情感。
回到本卷主题,围攻分战逃避,想想,如果我不依这些策略来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十倍于敌,直接战,把对方杀得一个不剩,胜利很容易,但对于自身实力来说,没有增加;如果两倍于敌,就想围之,自己分兵,处处弱,敌人集中兵力攻之,很容易陷于被动;如果自己实力远远不如敌方,想进攻,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被消灭;因此,策略的作用是,胜,能最大化利益,弱,能保存实力。
孙子兵法积极计划136卷,一生的思考方式。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