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色金寨之旅第四站参观刘邓大军指挥部旧址

(2025-05-31 17:10:09)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江湖教学随笔卷二

红色金寨之旅第四站参观刘邓大军指挥部旧址

在金寨的第四战,就是参观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前线指挥部,和学生们一起接受了一次红色革命教育。

广场上,塑立着刘伯承司令、邓 小 平政委两位前线指挥战斗形象的纪念雕塑。 此时天气并不太热,凉风习习,周围小黄花遍地,让雕塑更显得雄伟壮丽。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前方指挥部位于金寨县天堂寨镇,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遵照中央指示,从鲁西南重镇菏泽出发,于8月27日千里跃进大别山,犹如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当年12月30日,将前方指挥所设在金寨县沙河乡楼房村的周氏老宅。

为再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光辉历史和艰苦历程,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使之与天堂寨绿色资源相呼应,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经六安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天堂寨易地重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前方指挥部。项目的选址在与旧址地理环境相似的景区大门500米处,与建成的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隔路相望、相互呼应。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前方指挥部,其中2层5间砖木结构楼房一座,面积300平方米;一层半砖木结构阁楼2座,面积90平方米;普通砖木平房1380平方米。指挥部前方是一个月牙塘,水特别清沏,指挥部的房子和游人倒映在水中,当年那段革命历史在水上仿佛又隐约出现在眼前。

指挥部前方有一口石井,上面刻着“涌泉”,表达当年刘邓大军的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也就没有解放战争的胜利,人民群众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来到刘邓大军前线指挥部大门和内部,我们看到指挥部主体建筑按照原址的布局进行设计和建设的,再现了原址的“秦砖、汉瓦、马头墙”徽派建筑风格,整体一层局部两层,砖木结构,青砖铺地;五进房屋、配以厢房,达到了 “走马转楼不湿脚”的效果和意境。

看着指挥部大门两侧砖墙上的标语“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岁月的战争年代。

我们从旁边的侧门进入指挥部馆内。展馆内的墙上镶有“廉政文化教育”的宣传牌。来到红色教育展厅,有二层楼阁。走进展厅,中间展牌上毛 主 席“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非常醒目。墙上展牌上镶有“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浮雕,展现了当年刘伯承、邓 小 平率领千军万马英勇征战的红色景观。

指挥部各个展厅都以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历史为主题,图文并茂,用丰富的形式,展现当年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的历史画面,再现刘邓大军当年克服种种艰难,克敌制胜的历史场景。这里还有对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在大别山期间的故居,并对生活起居场景进行了还原布置。同学们通过观看,更能清楚地感受到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岁月里,老革命家虽然生活艰苦,但是仍然运筹帷幄在这里指挥千军万马,创立新中国。

参观结束后,我独自站在大别山的脚下,望着那座英勇的山峦,心中充满了敬仰与崇敬。大别山,这座显得不起眼的山脉,曾经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坚强阵地,也是见证我国从积贫积弱到繁荣昌盛伟大转变的重要历史地标。

看着那座山,我仿佛看到了刘邓大军那曾经的艰苦岁月。他们背井离乡,远离家乡,为了追求和平,为了人民的福祉,他们迎难而上,披荆斩棘。他们一边在大别山地区与敌人斗争,一边组织人民,开展生产,开发资源,坚持人民战争,展现了伟大的军民团结精神。

这些战士们不怕困苦,不怕牺牲,他们以顽强的斗志和坚定的决心,战胜了重重困难。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每一块大别山的土地上,每一粒沙石,每一片树叶,都在低语他们的故事。我想,如果大别山会说话,那它一定会有无尽的故事要讲述。

同学们也是饱含热泪,充满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他们都知道老一辈革命家的幸福生活的不易,这更能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远大的目标,将来为建设自己的国家而努力奋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