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能忍住的明儒杨震

(2024-09-23 09:20:10)
标签:

历史

教育

文化

分类: 江湖评点历史秦汉卷
能忍住的明儒杨震

杨震是陕西弘农人,既是一位名师,也是一位政府官员。他是西汉人,是官N代,八世祖杨喜,围剿项羽有功,汉高祖刘邦封为赤泉侯。高祖杨敞,为太史公司马迁女婿,昭帝时任丞相,封为安平侯。
杨震的爸爸叫杨宝,似乎是一个不太大气的名字,这个人也是一位大儒,教授弟子《尚书》。杨震从小就目睹父亲当老师的样子,拜桓郁为师,继续研读欧阳派《尚书》。桓郁为当朝太常,是章帝、和帝两代帝师,其父同门师弟,著名的经学大师。经过名师点化,他专心钻研,深入探究,终有所成。
作为老师,杨震的确因材施教,他在家门口,华山脚下牛心峪口,利用其父私设的学馆,收徒授业,专心一意,坚持30多年。他不分贫富,有教无类。他风雅勤敏,教学有方,名声响亮,远近钦慕。他的学馆,规模很大,学徒众多,先后子弟多达2000多。当年,牛心峪槐树很多,郁郁苍苍,清风飘香,子曰诗云,书声琅琅,路人闻之,仿佛市声,时人称为“杨门槐市”。他师德高尚,清白为要,教书育人,因材施教,治学严谨,教学相长,形成独特的风格,时人称为“槐市遗风”。杨震名气大,所以人称他做“关西孔子”。
那个时候做官是要推荐的,杨震本身就是世家,本人又有很好的名誉,当时人对他很看好,因为手下的学生都有社稷之臣,比如虞放官至司空,陈翼也是名臣。所以大将军邓骘慕名征召。当时,杨震年已五旬,又加上亲友劝说,他只好停止教学,入朝为仕。
杨震本身对功名不是很太在意,他认为人还是随心就好,官场上相互倾轧的事太多了,杨震不愿意掺和,可是在当时一旦手握大权的人要你做官,你不去做,你让别人怎么想。你要保全自己的宗族。杨震一不贪赃,二不卖法,三不好色。他按照国家法律,亦步亦趋走好每一步,抓住当地的特点,因地制宜的搞好当地的社会风气。杨震做官有一套,因此一直在升迁,或者在升迁的路上,很快就升为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涿郡太守。
他从荆州刺史离职,前往东莱郡就任太守。途经昌邑,驻宿驿馆。这时候发生了一个故事。他的一个优秀学生,此时已经是昌邑的一县之长,名叫王密。自幼受老师的熏陶,对老师感情至深,两个人畅谈国家大事,很是快慰。喝点小酒,吃点小菜,把酒言欢。一时间勾勒起昔日师生的美好情意,王密回味悠长,感谢老师的栽培之情油然而生。对老师即将到东莱做太守,多了很多祝福的话语。杨老师也很受感动,感慨道这些都是国家对自己的爱护,自己还要更好的为皇上分忧,为百姓分忧。临分别的时候,王密从手提袋里,取出黄金十斤,送给杨震,神秘地说,“老师远行,一点小意思,聊表心意,万望笑纳。”
杨震一看,立刻正色道:“你这是何意?”王密顷刻间脸上浮现笑意,他和颜悦色的说,我是为了报答老师对我的荐举之恩呀?
杨震苦笑着,用极度悲伤的口吻说;“哎呀,我这个老师很了解你,而你却不了解老师我啊。”王密又说了一番蒙情举荐,知恩图报,恳请留下的话。杨震强压着心里的愤怒,痛心疾首地说:“当年,我是看在你的才干上,才实事求是向上举荐的,可不是为了谋求你的报答。如今,你却把我们纯洁的友谊庸俗化了。你为什么这么做呢?”
王密似乎没有听懂他的话,仍坚持己见,很得意的说:“这夜深人静的,没有人知……”话音未落,他就看到,老师瞪着两眼,正言厉色,愤然怒吼:“天知神知,我知子知,苍天有慧眼,举头是神明,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怎说没人知?”是啊,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利益当前,杨震忍住了,有的人没忍住,结果身陷囹圄。美色当前,有的人摆摆手不愿意沾染,有的人忍不住。自然也是身败名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