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臣曹操的煎熬

标签:
江湖散文江湖文章李治亚文化 |
分类: 江湖评点历史三国卷 |
曹操想做能臣,不过做能臣是要付出代价的。曹操做能臣,第一件事就是要和自己的家庭划清界限,因为是太监家庭,曹操很反感这个家庭,你看袁绍袁术家,四世三公,走到哪里,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自己走到哪里都没有人待见。
曹操很不满意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爷爷不男不女,自己的爸爸整天还引以为骄傲的。曹操的祖父是伺候皇帝的,尽管权力很大,可惜因为是太监头,名声并不太好听。曹操的父亲官倒是挺大的,可惜是花钱买的。
曹操第一次做官就是当了洛阳北部尉,打死了不按照时间出外喝酒的太监的叔父。这个太监是蹇硕,他的叔父蹇图被打死,这让太监们都不理解,太监的孙子打死了太监的叔父,这是什么事呀,都认为小曹欠修理,可是小曹的后台实在是大,曹腾这个大太监头子,历事顺帝、冲帝、质帝、桓帝四朝,在宫中用事三十余年,可谓宦官届的“常青树”。又因扶立桓帝有功,升任大长秋,加位特进,封费亭侯。这样人的孙子出了事,自然有人兜着,何况曹操的父亲还是太尉,虽然是花钱买的,可人家那也是官呀。
曹操打死了太监的叔父,便被众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于是被人提升为县令,不过路途太远,是顿丘令。曹操为顿丘令的职责是掌治顿丘县的全面政务。如户口赋税、决讼断狱、平治盗贼、劝民农桑等。成帝阳朔二年,除吏八百石秩,而只有象洛阳这样的大县令,官秩才是千石,所以曹操任顿丘县县令官秩应是六百石。不就因为妹夫宋奇的案子卷入曹操当官不久就被免职。曹操本来还想再大干一场,可能是太监们发觉他是一个愣头青,于是又把他任命为议郎,议郎的职务和县令平级,职责是掌顾问应对,向皇帝进言。
曹操当议郎很胆大,上书陈武等正直而见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其言甚切。什么意思,指出要为“党锢之祸”鸣冤平反。这一下子捅了马蜂窝,不过朝廷可能也觉得他的后台势力太大,居然没对他实行处罚。不过从此之后,曹操变得老实了。“太祖知不可匡正,遂不复献言。”
这说明青年曹操并不是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愣头青,更不是那种“明知必死还去送死”的莽夫,当事不可为时,绝不强为。
小曹很不舒服,后来遇到黄巾军造反,就积极参加平乱,因功劳大,做了济南相,秩两千石,即刻前往济南上任。曹操很牛叉,大权在握,不做出点大事儿来怎么对得起这官印!所以上任伊始,他就搞了个“反腐大清查”行动,结果一查下来不得了,济南国总共才十几个县官,问题严重的就有八个,曹操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这八个县官一股脑全给免了;并有鉴于遍布齐地的祭神迎神活动“奢侈日甚,民坐贫穷”,故而痛下决心,将祭祀城阳景王刘章(西汉初年扑灭吕氏的功臣)的六百多座淫祠(基本每个乡都有一座)全部禁毁,于是济南之天空,残秽顿去,晴碧如洗,政教大行,郡界肃然。
还是一个愣头青,官场的事他什么都不懂。当大官的嫌他多事,当贪官的嫌他碍事,有些迷信的百姓却不领情,天天跑来官府闹事,搞得曹操焦头烂额。曹操一看这都什么呀,于是头脑冷静了冷静,不干了,老子不干了,朝廷让他去做东郡太守,就是现在的厅级干部他也不干。于是就在亳州东南四十五里地的地方隐居下来,远离尘世,谢绝宾客,面朝小河,春暖花开。什么时候国家太平了,老子再去做官,省的受气。
前一篇:一代枭雄曹操为何被离婚
后一篇:潘金莲曾经对西门庆急不可耐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