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太史慈为何归顺孙策之后名气并不太大

标签:
江湖散文江湖文章李治亚文化 |
分类: 江湖评点历史三国卷 |
太史慈是东汉名将,早年曾经解救过孔融,后来投奔刘繇后,又率领一个小兵遇到了前来侦察的孙策及其麾下十三将,双方在神亭岭爆发大战,太史慈丝毫不逊于江东小霸王孙策,双方大战数百回合,各有斩获,太史慈甚至拿到了孙策的头盔。
后来太史慈被捉,孙策亲自出来相迎,并为太史慈松绑,将自己的战袍披在太史慈身上。对他说:“我知子义真丈夫也。刘繇蠢辈,不能用为大将,以致此败。”太史慈见孙策如此仁义,情愿归降。孙策挽住太史慈的手说:“神亭相战之时,若公获我,还相害否?”慈笑曰:“未可知也。”后来太史慈请求回去收拾旧部,孙策应允。但他手下却有人不同意,孙策大笑:“子义乃信义之士,必不背我。”后来果然如此。
太史慈归降之后,颇受重用。孙策拉住太史慈的手明确承诺:“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太史慈一投降,孙策就任命太史慈为帐下都督,拜折冲中郎将。要知道跟着孙坚起兵的第一大将程普这时候也不过是荡寇中郎将!韩当、蒋钦等所谓的十二虎臣此时还只是个校尉。这个折冲中郎将虽然是个虚职,但也可见孙策对太史慈的重用。有了折冲中郎将的虚职,太史慈还获得了孙策委任的重要任务:全权负责对抗刘表势力的侵袭。在孙策的内政体系内,所有的太守几乎都是自家铁杆亲信,比如最核心的会稽太守就是孙策自己。舅舅吴景为丹杨太守,堂哥孙贲为豫章太守;堂弟弟孙辅为庐陵太守……只有太史慈,虽然被任命为建昌督尉,但是太史慈要全权负责管理海昏、建昌六个县的将领和士兵,负责抵御刘表的侵袭,其信任可见一斑。
而太史慈也不负众望,担任了建昌都尉后,刘表势力就很难受,很快就放弃了继续骚扰的行动。可以说有了实权的太史慈真正发挥了自己的名将的实力,不战而屈人之兵。曹操听闻太史慈大名,也想招揽。于是给太史慈写了封信,装在小箱子里派人送去。箱子里倒没什么金银财宝,曹操知道太史慈不会在意这些,倒是别出心裁地放了味中药——当归。意在劝太史慈这位青州名士回到中原,为自己效力。当然毫无悬念,太史慈是绝不会背信弃义的。建安五年五月,孙策去世。孙权即位,仍然对太史慈委以原职,负责防御西面荆州集团的威胁。建安十一年,太史慈去世,终年四十一岁。临死时感叹:“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柰何而死乎!”孙权闻言也悲伤不已。
所以太史慈这位名将,归降之所以默默无闻,不是不受重用,而是很受孙氏兄弟非常重视,不过因为他的对手太弱,因此一直名声不太大。
前一篇:三国第一儒将风流美丈夫周瑜
后一篇:故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