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舒亶——因为构陷苏东坡,而致声名太臭

(2023-09-26 20:20:31)
标签:

江湖文章

江湖文章连载

李治亚

文化

分类: 江湖评点历史唐宋卷
舒亶——因为构陷苏东坡,而致声名太臭

我是一个喜欢苏东坡的人,大致不止我一个人,谁不喜欢那个“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才子呢?可惜苏东坡虽然名扬天下,却不容于当时。一个叫舒亶的人,和另外一个小人物就积极参与构陷苏东坡,差一点让苏东坡身首异处。
一直气愤这个舒亶到底是怎样的人,是不是一个奸邪小人。大政治家王安石为何要任用这样的污浊小人。后来才知道舒亶也是个才子,甚至是个快意恩仇的人,而且还在边疆上立过战功。
先说舒亶,曾是个小词人。文字写的清新可人。据《宋史·艺文志》记载,舒亶有文集百卷,也称得上一代名家,可人们厌恶他的所作所为,竟任由这些文章散佚。直至近代,才由学者张寿镛汇辑出了寥寥几卷,据张氏估算,“仅存千百之什一耳”。比舒亶稍晚一些的刘克庄写诗道:“区区毛郑号精专,未必风人意果然。犬彘不吞舒亶唾,岂堪与世作诗笺。”虽然诟厉太过,其中情状却可见一斑。舒亶的词则多少要幸运一些,有不少都得以流传,大概是人们读着这些处处流露出风雅韵致的小词,不容易把词作者和史书上那个“凶狡亡赖”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也就把作者轻轻放过了。试看这首《菩萨蛮·别意》:江梅未放枝头结。江楼已见山头雪。待得此花开。知君来不来。风帆双画鹢。小雨随行色。空得郁金裙。酒痕和泪痕。
还有这一首: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确实看到这样的一首小词,怎能让人联想到他就是陷害苏东坡的人呢?
其实舒亶早年是一个快意恩仇的人,这里有个故事。据《乾道四明图经》记载,舒亶初入仕途时担任临海县尉,不久就遇到一起醉汉驱逐其叔母的案子。在讲究纲常伦理的宋代,这已是不孝的大罪,可醉汉被押到舒亶面前犹自逞凶不服,舒亶心头怒起,当即不顾律令将此人斩首,随后颇有豪侠之风地在厅前留诗道:“一锋不断奸凶首,千古焉知将相才。”索性弃官而去。如此看来舒亶的确不同凡响,可能也因为如此,后来深受王安石的重视,成为王安石抛向政敌的一把匕首,谁要阻挠新法,我就用舒亶对付谁。也是,舒亶和苏东坡远日无冤、近日无仇,所谓寻找苏轼诗歌的漏洞,也是为了变法的需要。当然最后居然变成了人身攻击。
舒亶不是一个罪大恶极的人,除了对苏轼造成一定的影响,历史上舒亶还曾经是国家的功臣。北宋与西夏划清边界,舒亶是宋方代表,他单人独骑,出使西夏,舒亶丝毫不惧两国守军的腾腾杀气。谈判过程中,西夏不满宋朝对疆域的划分,一气之下把钢刀架到了舒亶的脖子上,但舒亶依然神色自若、慷慨陈词。他的英勇和才华使崇尚勇武的西夏人大为动容,最终接受了宋朝对疆界的划分。
元丰六年,舒亶任翰林学士,与尚书省在朝廷钱粮事务起了矛盾,于是被革职罢免。舒亶黯然回乡,过起了清贫的日子。住在月湖畔,给自己的居所取名为“懒堂”。一个“懒”字,看似与世无争,实际上蕴含着多少的愤懑和不平,我们不得而知。后来,哲宗继位,舒亶再次被启用为官,带兵平定了一些地方性叛乱,在62岁的时候病死于军中。
哎,才子舒亶遇到了大才子苏东坡,因为在乌台诗案上卖力过多,因此成为陷害苏轼的罪魁祸首,也因此在历史上名声太臭,看起来文人不适合搞政治,一旦参与了不必要的争执,有时声名具废,让人唏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