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的治国才干到底怎样
(2023-09-20 16:39:35)
标签:
江湖文章江湖文章连载李治亚文化 |
分类: 江湖评点历史三国卷 |
刘备是个有本事的人,虽然是卖草鞋的穷苦出身,却最后在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的辅佐下,占有益州,成了三国三巨头之一。比肩孙权与曹操,可以说刘备是个成功人。
刘备的孩子刘禅是个庸才,刘禅小时候就命好,虽然在枪林弹雨中,却得到赵子龙的保护,眼看死尸堆积如山,可刘禅却被保护得异常安全。一场大战结束,刘禅的两个姐姐不知去向,母亲糜氏跳井身亡,可刘禅居然睡得很安稳。刘备结果睡眼惺忪的刘禅气得往地上一丢,大骂道:为这褥子,几乎丧我一员大将。
刘禅自此便在刘备的安排下妥妥的成长,不让他经受任何风吹雨打。即使在自己快要死去的时候,仍然把刘禅交给诸葛亮说:汝与丞相从事,视之如父。而刘禅居然也是这样的做的,在诸葛亮手下,安安稳稳的做一个甩手掌柜的。什么事都不操心,结果诸葛亮一死,刘禅自然想大干一场,又支撑了好多年,尽管诸葛亮死后安排了很多有本事的能人武将,可是大将军姜维与手下不睦。于是在大臣谯周的安排下,刘备让张飞的儿子张绍手捧兵符印信交给了曹魏大将邓艾。从此刘禅的蜀汉正式离开政治舞台,而刘禅被封为安乐侯。
作为一个父母,刘备是失败者,毕竟他没有继承发扬光大刘备的宏图远志。不过刘备不行,曹操就行吗,曹操的儿子是有本事的,比如曹丕继承曹操的政治才干,曹植继承曹操的文学才华,曹彰继承曹操的沙场斩将夺旗的威风,而其他儿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即便如此又怎样,这些孩子相互猜忌,内讧,也同样让曹操一统天下的愿望付之一炬。“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当曹丕举起屠刀要对曹植下手的时候,不知道曹操泉下有知,会作何打算。同样孙权的宫斗戏,也从没有停止过。所谓父子反目,兄弟相残,大臣弑君,这样的戏码也屡见不鲜。如此看来都是刘备的蜀汉集团,这样的弑杀的情况很少,似乎没有。难道刘备父子不是一个成功者吗?
刘禅治理蜀国四十年,不妨以蜀国的有关情况把它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先后在诸葛亮、蒋琬、费祎等辅政,从223-251年共约三十年,后期则是刘禅自己执政的时期。前期蜀汉的政治、经济基本上是稳定的,即位之初,刘禅即对诸葛亮委以重任,“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放手让诺葛亮总揽蜀汉军政大权达十余年。蜀国的经济很快恢复和发展起来,一度出现了“田畴辟,仓廪实,
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哗,路无碎人”的局面,为南征北伐打下了物质基础。在用人问题上,刘禅也能采纳有益的建议,重用有才德之士。公元227年,诸葛亮在北伐前上《出师表》
,要刘禅“亲贤臣,远小人”,并向他推荐了一批才德兼备的官员,如蒋琬、费祎、董允、向宠等。
可以说刘禅不是一个失败者。此人治国理政才干也很高明,至于最后为何会亡国,那是碰到了高手。《陈情表》的作者李密也是这样评价刘禅的。史载:
"司空张华问之(李密) 曰: "安乐公何如,密曰; "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
《齐桓得管伸而霸,用坚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莴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当年,齐桓公既有过“虫流”之时,但他不记管仲一箭之仇,任他为相,终至称霸六国。齐桓公的识才,用人和气量,
已誉为千古美谈。而李密说刘禅”可次齐桓”,是说他任人得当之时,也可以成为象齐桓公一样具有识才、用人和雍容大度的美风的明君。李密是蜀国人,他把刘禅比做齐桓,就没有简单地认为刘禅是“扶不起来的阿斗”。
前一篇:有一种关爱叫不说
后一篇:陈敬济为何敢调戏丈母娘吴月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