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行散记之五

(2023-08-14 17:29:08)
标签:

江湖文章

江湖文章连载

李治亚

文化

分类: 江湖教学随笔卷二
西行散记之五

从月牙泉鸣沙山走了出去,又一次坐在大巴车上,下一站要到莫高窟。莫高窟位于敦煌市,“敦,大也;煌,盛也。”敦煌,意为盛大辉煌之地。拥有莫高窟的地方,自然应该叫“敦煌”;这简直就是上苍的赐予。
史料记载,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是甘肃省最大的石窟群,也是敦煌石窟群体中的代表窟群,与山西省的云冈石窟、河南省的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名窟”。因此,当时光的车轮走到1987年的时候,莫高窟便当之无愧地获得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美誉。
导游说我们很幸运,侥幸摸到了去莫高窟的门票。那天很热,导游又排了半个小时的队伍,才放我们进去。关于莫高窟,这里有这样一则故事:公元336年的一个傍晚,一个叫乐尊的和尚云游到鸣沙山与三危山之间。本意是想找一处栖息之地,突然,乐尊和尚望见三危山上金光闪耀,仿佛看到了海市蜃楼般的壮观奇景。惊艳之余,他目瞪口呆,怔怔地站在那里,周遭没有一丝声息,只有万道霞光笼罩着他。乐尊和尚顿悟了,他预感到这是冥冥之中神的指引,他立刻放下手中的拐杖,跪在地上,发愿从今往后要四处奔走化缘,在这里筑造洞窟,使她成为遗世万年的胜地。此后千年,历经11个朝代,一代代工匠大师筑造洞窟的壮举前赴后继,生生不息。此刻,在耳畔,仿佛还传来叮叮当当的斧凿之声。
此刻,站在莫高窟的石窟前,顿生一种震撼和肃穆之感,这不仅仅是欣赏千年东方文化艺术的绝世之作,也是在观赏历史变迁的微观缩影。游览的自始至终仿佛是被佛教之光普照,被中华民族艺术瑰宝所感动着。此时,我感觉我的身心不仅仅是被千年敦煌文化所浸润,更重要的是被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泥塑彩绘璧画艺术所熏陶。
走进石窟,抬头仰望一尊坐佛。佛身高达85米,和蔼可亲的模样。据说山有多高,佛有多高。参观的游人都驻足观看这闻名遐迩的世界奇观。随着解说员的解说,潮水般人流涌入100号石窟。这里是曹氏彩绘文化历史遗址。洞里光照虽然昏暗,但是洞壁画色彩依然鲜艳。精雕细刻的神功,细腻的绘画技法以及整体的艺术布局,处处彰显着古代璧画的高超技艺,传递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虽然一边感慨,但是也感到巨大的遗憾,因为导游说好多宝贵的东西被外国人给拐跑了。当然了一切根源都在于当时腐败的满清王朝。那个时候一个不名一文的小道士,因为发现了莫高窟的壁画,而去向当地的县令汇报。县令不知所云,没把小道士的汇报放在心上。结果被英国人斯坦因占了便宜,用区区500两银子,功将大批的文物运走了,放在了伦敦的英国博物馆里。1914年时斯坦因再次到了敦煌,并且从王道士手里又买了570件文书。斯坦因就是使用这样的手法,将1.37万多件的文物哄骗到手,他也因为此做法最后获得了爵位与金钱。
王道士的塔依旧伫立在莫高窟的空地上,历史的浪潮曾经道经这里,可没有冲刷掉臭道士身上的污渍,也冲刷不掉。无数仇视的目光,一个受伤民族流血的伤口,在他看来,很无所谓。他很委屈,很茫然。是啊,他不过是一介平民,一个畏畏缩缩的农民。莫高窟惨白的洞壁显得刺眼,谁又能想到那厚厚的石灰下是几千年民族智慧的结晶,地上那扭曲的泥人让人心碎,谁又能想到那满是裂缝的泥巴是几千年民族艺术的精髓。而王道士只是用手抹了一把汗,憨憨的笑着,却不知手上的石灰粘到了脸上,现在自己是个花脸的罪人。
莫高窟,中国文化的瑰宝,我们真的爱你。你像一把钥匙,打开时空隧道,连接了过去与现在,也连接了古人与今人!敦煌的魅力,在于古今时空的完美交融。这大漠尽头的风月啊,丝路上的一眼千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