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先生谈教育语文

标签:
江湖散文江湖随笔散文情感 |
分类: 江湖教学随笔卷二 |
柳树湾的汪先生,那年五十多岁,教语文是相当的有名气。前来慕名拜访的人络绎不绝。汪先生因此写个条,周六下午四点前概不见客,理由就是一周忙了六天,老夫要休息休息。
先生在柳树湾居住,倒也幽静。山不大而静雅,水不深而澄清。多植松篁,空气清新。乡村渐有牛羊,颇有气象。孩子们争相追逐打闹,倒也快乐。先生在路南,第五棵柳树旁居住,是两层小楼,红墙黑瓦,倒也醒目。门前一排竹子,青葱茂密。一条沟渠,溪水清清浅浅。
我去的那天,先生刚睡醒。恰好净了面,洗把脸出来。只见他身穿风衣,气宇轩昂。面貌清癯,大大的眼睛,颧骨奇高。真乃堂堂仪表,我便抱了一下拳,问如何教好语文,先生说:“阁下初为人师,便能广益多师,幸甚。不过教好语文,着实不易也。首先老师要多知。诸子百家,三教九流,无书不读;唐诗宋词,元曲汉赋,要能烂记于心。其次要有雅志,要走四方,饱览名胜,每有心得,要登高必赋,”余答曰:“这样可以了吗?”
先生曰:“尚不足。教材所编之文,要多读,精读,要反复揣摩,与学生教,要做未读书之状,引学生多读。讲授时要口吐莲花,作文时要妙笔生花,书写时要字体清秀,要给孩子们一个好印象。”余笑而应曰:“这样可以了吧。”
先生正色道:“犹未足也!不可一味让学生做题做题,陷入题海战术。不要以学生之勤补老师之无能。要让学生明礼,明义。所以语文老师要教授学生有大志向,大格局。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余笑而不言,乃长揖而走。心里云:“真旷世奇才也,吾当默识之。”
自此,余常读书,以先生为楷模。距以今三十年矣。多年未见,不知老先生如今在否?常常思念之。有时也写写东西,都拜老先生所赐。
前一篇:我们曾忘了吕布也是个读书人
后一篇:柳湘莲怒打薛蟠,却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