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江湖随笔散文李治亚三国杂谈 |
分类: 江湖评点历史三国卷 |

诸葛亮曾经说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就是说,这个十八岁的孩子啊,天生就很仁义勤勉,品德高尚体恤部下。刘备在临终遗诏中才说:“射援到,说丞相叹卿(刘禅)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
好奇谈而无实际战功的马谡,实际上与众战将早有隔阂,只是鉴于其兄长马良之关系,才维系到了现在。然而,皇帝去世前的种种迹象,让紧随皇帝刘备的战将们心有余悸,多多少少对丞相诸葛亮有了些看法。这黄元本就和诸葛亮不对付,此时就决心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黄元大军直逼成都。
那么刘禅到底有多厉害,这里有个故事。当时刘备攻打为大将关羽报仇,损兵折将,一败涂地。陆逊一把火火烧夷陵,消息传到益州,全民惊惧,有一个叫黄元的平时对诸葛亮颇有微词,看到诸葛亮不在身边,决定造反。那黄元平时深得刘备器重,被任命为嘉郡太守。诸葛亮治蜀虽然深得民心,但任用人才有时凭借自己好恶,据陈寿《蜀书》卷九《马良传》记载,身为襄阳宜城的马氏兄弟五人,才名冠与当时,家乡有句谚语:“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因马良眉中有白毛,故以此称呼。马良智勇冠三军,深得刘备器重。刘备称帝时,马良被任命为侍中。无奈,夷陵之战刘备败北,马良也遇害。因马良的关系,其弟马谡也受到重用,官居成都令,直至越巂太守。虽说马谡“才气过人,好论军计”(《马良传》附传),但与其兄长相差甚远,究其更本原因是毫无实际战功,在刘备的战将中最多只算一个好参谋长,而丞相诸葛亮却深加器重,每每与之通宵谈论军事,并任命其为自己的参军。可见,诸葛亮在暗中逐步抓军权,将皇帝刘备临终前的告诫,抛在了脑后。
刘禅闻报,也是满脑子的疑虑,此时刘备诸葛亮都不在身边,该当如何?黄元来势汹汹,汉嘉郡大致位于如今的芦山县一带,距离成都仅有三百余里。危难之时,朝中莫衷一是,有的主张派人去白帝城请回诸葛亮,有的主张去外地搬兵,有的甚至主张刘禅弃城而逃。此时的刘禅年方17岁。但他却体现出这个年龄段少有的成熟与机智。在一片众说纷纭中,他决定采纳益州治中从事杨洪的建议,趁黄元羽翼未丰,主动出击剿灭叛军。
因为成都城中几乎无兵可调,刘禅甚至不惜抽调宿卫皇宫的御林军,组成一支部队,星夜赶赴黄元叛军必经之路上的南安峡口,在那里抢占有利地形,设下伏击圈。黄元带领叛军来到这里,毫无防备,遭到毁灭性打击,全军覆没,黄元本人也被生擒活捉。
可见刘禅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白痴,在刘备诸葛亮不在身边的情况下,照样谈笑间,平灭乱兵,维护了成都的秩序,可以说老子英雄儿好汉。
前一篇:大莲
后一篇:梁山五虎将在荡寇志里的结局